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4 07: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贤和我们佛教历代的祖师大德都特别强调。

“诚”就是心性上不二的心体;“敬”则是“诚”的表现形态。

净土法门尤其重视“诚敬”二字。有诚敬才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感应道交,当生获得现世的利益,临终时蒙弥陀愿力加被,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用心读过《印光法师文钞》,会发现书中不断地强调“

网络佛教知识是哪一个平台

诚敬”。

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印祖谈到,由于自己罪业深重,出家以后就希望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所以常常从古德的修持中寻求懿范,以期作为自己的榜样。经过一番览经阅典,印祖最

佛教基础知识看什么书

后得出个结论:“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修道最高的秘诀是什么?就是诚和恭敬。印祖从此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然而,“诚与恭敬”一语,举世之人都

佛教知识一百道题答案

知道;至于为什么要“诚和恭敬”的道理,举世之人都不明白。

印祖在其他书信中做了说明:“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佛弟子

佛教知识日常知识大全集

面对三宝时,如果处处表现恭敬,便能消除业障,增添福报,开发智慧。

比如,面对佛像时,要像真佛就在面前一样,必恭必敬;读诵佛经时,就好像佛在亲自给自己讲经说法,不敢有一念的懈怠。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反之,如果缺少恭敬,对待法宝的态度随便,在佛像前行为不检,或是把佛经置于脏乱之处,即是犯了亵慢之罪。纵然此人修了许多善业,也只是种个远因,而其亵慢之罪的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各自业力因缘的不同,修道人之间在根机上存在差别,但一个钝根的人,若以诚敬心修学佛法,进步将会很快;一个利根的人,若无诚敬,也慢慢变得没有作为。

所以,一个修道人若想有所成就,还是要在“诚敬”当中去求。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daanfashi/1838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89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