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陀对生命的描述,是说我们生为一个有情众生,已经经历过无量无边的生命。当然,我们也要即将面临未来无量的生命。所谓的今生,只是我们无量生命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么一个广大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从经典上来看,佛陀是要我们把生命分成两块来观察,第一块: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这是一个业力所主导的因缘。大概我们今生的生命,只要跟结果有关系的,这个都是跟过去业力有关。比方说你今生是不是健康;比方说你今天的家庭因缘怎么样,你跟六亲的互动怎么样;比方说你的事业怎么样。这些都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跟你今生没有太大关系的。这个我们讲宿业所感,那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业力表现出来的。对这一块,佛陀告诉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认命。
很多人都说我们应该去创造生命,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开创人生有一个前题的,佛法是站在认命的角度去开创人生,否则你会有很多挫折感,因为今生的生命不是你说了算,不是这样子,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哦,你没有那种善业力,你努力还是失败的。
所以,我们生为一个人身,首先第一件事情:先求认命,再求开创。我们不能够摆脱过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过去切割的,除非你是一个圣人,你是一个法身菩萨。只要你还是一个业报身,只要你的生命还受业力的主导,你就摆脱不了过去。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断地忏悔,就是把罪业降到最低。我们今生一定要去继承你的过去,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你今生
所以,学佛第一件事情先要能够承担过去——先求认命,你必须对过去概括承受。这是人生的束缚的一面,但是人生也有希望的一面,就是你将往哪里而去。今生的果报,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但是未来你可以决定,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应该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你培养一个布施的思想,你来生就往富贵的果报而去;你培养一种慈悲的思想,你来生往庄严健康的果报而去。我们不能选择今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来生。但是你的机会,在你死亡到来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如果你死亡到来之前,你的心态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来生到了的时候,你又是一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有两种选择:第一个,你把所有的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忽略了你内在的心地法门,就是你去经营外田——外在的环境,让你自己活得快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今生的因缘,你能够改变的很有限了,阿赖耶识一旦把这个果报变现的时候,它某种程度已经成熟了,
所以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经营内田,就是你心地法门,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所以人生,只要跟结果有关的,你尽量放下,但是跟过程有关系的,你要注意!我不能决定今生是快乐跟痛苦,因为这个是过去,前生的我已经把它做了,前生的我做的,今生的我要去承担。但是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是你可以选择
所以我们不能选择结果,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过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这个是你可以决定的。所以今生,只要你到这个时候,今生的生命大概是已成定局了,但是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所以佛教是重视来生。我们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841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