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4 02: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看唯识所现:

这个

关于八月十五佛教的知识

唯识所现这个识是指什么识呢?第八识。

第八识它含藏我们过去善恶业力的种子,等到今生成熟的时候,它的工作就是一个叫异熟,就是释放种子,变现果报。变现果报的时候,主要有二个: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想法;感受我们前面讲过是个人的循业发现;比方说,我们从一个大的总报来说─一水事件,这大家很清楚啊,一盆水在那个地方,我们人有五戒十善的业力,我们去跟水接触的时候,感到清凉的感受;饿鬼道的众生去接触水的时候,他感到是一个热恼的火。这个水本身没有自性,是个人循业发现嘛!

又比方说,我们今天有三五个人在讲话,突然间有一句话你听得很刺耳,那你过去生这方面有罪业,你过去生肯定有批判别人,所以你听到这一句话,你就会有痛苦感受。其实这一句话没有错,一句话释放出去,每一个人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你自己业力变现的这一部分,你有什么业力,这一句话进入到你心中的时候,它变现的,是你自己业力变现的,叫自变自缘。

所以在唯识学上说:一个法要进入你心

中华佛教网佛教基础知识

中,要产生一个变现——随顺你的业力变现。你看那个水,饿鬼道接触水的时候,它变现成火,这是循业发现!我们如果看一个人不是很高兴,不是去改变他,赶快去忏悔啊,你有这方面的罪业啊!所以我们在修《楞严经》的人,他的思考模式法法销归自性─他每一个法,都在观察自己的内心的即空、即假、即中,都是你个人的问题。从总报来说是一水事件,那别报也是这样,你看那个<读者文摘>,讲到一个个案说:

美国有一个人他吃玻璃,他吃玻璃吃得很高兴,有人问:你吃玻璃感受怎么样?就像那个脆饼一样,吃起来又香又脆啊。但是我们吃玻璃是很坚硬啊,他不但吃它还可以消化,他过去有这方面的业嘛!中国大陆有人吃石头,把石头像当花生一样的吃,所以我们的感受,完全是个人的循业发现。感受结束以后,下一个就是你的想像─安立名言,这个就很复杂。

感受是很单纯,因为感受大概就是第一刹那;你说诶,这个茶喝得很香啊!诸位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你为什么喝茶会很香,你知道吗?不是茶好,是你福报大!真的,你福报享尽的时候,你喝茶看看!是你的福报大,你有这个善业力;你一个苦恼的人喝茶,它不会香的,他没有福报,它怎么会香呢?所以你喝茶喝得很香,这个茶只是一个增上缘,是你个人过去善业强!

第一念感受,第二念想像,到想像的时候,事情就很复杂,每一个人过去的想像力不同。

比方说,有些人他吃到一个巧克力蛋糕,他第一个感受是快乐对不对?就想说,哎呦,这巧克力不错哦,我应该把它占为己有哦。这样的想像,你来生啊,应该没有太大福报,悭贪的想像。有些人说诶,这个巧克力蛋糕不错,应该跟大家分享。你这个人经常起这种想像,你来生福报很大!这个想像它会带动业力的。所以我们从感

藏传佛教文化知识大全

受而到想像,这里就开始变成一个因缘了,这是我们的唯识所现;但这一部分,都是继承过去生命留下来的。感受是继承你的业力,想像是继承你过去的心态!你过去的心态是布施的心态,你今生还是喜欢布施;你过去喜欢悭贪,你今生还是悭贪,这个叫做等流性,我们现在对过去是没办法啦,概括承受。

修行的困难就是─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佛教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修行的困难,就是你内心深处,留下一些乱七八糟过去的想法,这个很麻烦,有好的、有坏的。这要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说你不要老是打这个妄想,不可能,已经打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唯识所住这个地方。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850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8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