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3 04: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

请发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

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比丘因为居士供养衣服而起爱着;由于乞食得佳肴而起爱着;由于床座、卧具而起爱着;由于居士所供养的医药而起爱着。因此,比丘们!有此四种因缘,令心有所贪染。

有比丘贪着所穿的衣服,当他没有得到想要的衣服时,便起瞋恚心,念头一直萦绕于此事。或者贪着食物,在没有乞得或不称心如意时,就心生懊恼、瞋恚,心中也不断地想念,希望得到好食。或者贪着卧具、床座,得不到时便起瞋恚心,甚至还念念

佛教礼节知识

不忘。或者贪着医药,当他没有得到所需的医药供养时,就会心生不悦,起诸想着而念念不舍。

比丘们!你们应当要知道,什么是可以亲近的善法?什么是不可亲近的不善法?如果得到衣服时,极为喜爱而起贪着,这是不善法,不可亲近;若得到衣服时没有喜好或厌恶,心中不起贪着,这是应当亲近的善法。乞食时,对于施主的供养,存有分别、好恶心,这不是善法,不可亲近;乞食时,对食物的精粗好坏不生分别,这才是应亲近的善法。同样的道理,若施主供养床座、医药时,也不应有分别与贪爱,这才是可亲近的善法。

大众应当心无贪着、亲近善法,除去心中的贪爱与一切恶法。当如此学习,方能使檀越施主获得供养僧宝的功德福报,受用无穷,最终定能灭除生死轮回而契

《佛学常识问答》

入涅槃。”

世尊于是说此偈语:

“衣裳用布施,饮食床卧具,

于中莫起爱,不生诸世界。”

当时,在座听闻世尊教化的比丘们,个个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八)》

省思:

《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

简述佛教的基本理论知识

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众生因为有贪爱、取舍等染心,以致生死轮回无有穷尽。三世诸佛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出离生死;为使檀越获福而应供,与此因缘中心无分别,不生贪爱取舍,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二六时中藉境练心,不生分别、处处作主,如此发精进心、长远心,最终定能契悟菩提自性,成就道业。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gushi/1897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44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