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般若-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脱的角度上,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高度,要进一步发“出离心”求出三界。
2、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佛说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修行人要时时提醒自己,三界无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离三界,永出轮回。
3、大悲心:《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悯一切众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正如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说:“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对于人世间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济,使世间得到部分的与究竟圆满的解脱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脱离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净化。”
4、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证得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云:“菩提心即以长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后圆满的遍正觉,为修学佛法的崇高目标,坚定信愿以求其实现。”
5
我们所说的“发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的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儒家尚且有此学修并重的说法。我等佛子岂可落于其后?禅宗亦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9194.html
以上是关于般若-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般若-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