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发心的同参要向古人学习,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我想问的就是虚云老和尚的这个开示,我认为是一种修行方法,但是我不明白。请师父开示!
仁清法师答:二六时中要观照自心,不被物转就是不被外境所转,若不如此,何异俗人。二六时中是什么?在古代印度,人们把昼夜分为: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三段;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又是三段,加起来是六段。也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分六段这叫二六时中。二六时中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一昼夜。
观照自心就是观照自己的身口意。他虽然列举的是心,但是,一切恶都是从妄念所生,我们把心观照住了,口和身也就观照住了。这里讲的程度稍微有点高,我们一般说身口意三业,他直接列举了一个心,心实际就是意业,你把“意”观照住了,把起心动念观照住了,这个口业和身业同样也能观照住。不被物转,就是不被外境所转。物是外境,不被外境所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禅定。禅定是一种功夫,我们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产生禅定的作用。比如念佛的人通过长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了,就等于你通过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如果念佛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心性明朗了、开悟了,那就是你通过念佛进入了一种境界。在这还有一个非常细微的意思,是什么呢?
比如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这个心就观照当下这一声佛号,抓住当下这一声佛号,就是观照自心,然后,不起贪嗔痴慢疑,不起妄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外境来了,别人喊你了,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
或者违缘来了,我
如果这个我们做不到,就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是被外境所转。我们正在念着佛呢,外边马路上一个喇叭一喊:“金戒指便宜了!”你马上,“哎呀便宜了,打听打听怎么样买一个。”心被外境所转了。心被外境所转,何异于常人?和那个没学佛的人有什么两样?实际上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从哪里看得出来?就是从修行功夫上。怎么从修行功夫上看得出来?就是平常我们对照过去的自己,和我们对照周围的其他人,发现在变化,对照过去的自己,有变化、有升华有提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修行佛法没有白修。
假如你自己跟周围其他的人做一个比较,你的定力、功夫、菩提心、慈悲心、忍辱心都比其他人好,那么可以说你就是个修行人,佛法在你那起作用了。我们可以对照自己一下,有些人修行十
实际上虚云老和尚这段话不但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要求,还是一种修行的功夫、次第。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是不改变自己的话,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们修行不能光从事相上下功夫,还要从心性上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929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