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2 11: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小说

。”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静心端坐读诵经典,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而念佛法门以其方便易行的方法,特别适应现今时代众生的根机, “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莲池大师把念佛的修持方法归纳为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其中持名念佛经过佛门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践,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法门。

以为念佛就是手拿珠子嘴上念叨,那就狭隘了。近代

学习佛教宗派基础知识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示念佛方法》有云:&ld

高中佛教知识大全

quo;当摄心切念……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此方法念佛,心地中不存纤毫微细杂念,能使自己的心力越来越能与佛的慈悲愿力相应,亦有望蒙佛接引求生西方。

一句阿弥陀佛人人会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如法致诚念佛者以佛为境界,必发悲智愿行,正是《观无量寿经》所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体现。而忙碌的人修

佛教雕塑知识大全集图片

行,更应该多念佛,真信实行,常恒如是,与佛相应,于此世时自己受益,身边人亦能因其获得利益。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1930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71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