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学佛才有能力「自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的金属,并饰以七种珍宝,这样造出来的铃不仅声音清透,还具大加持力。同样,人想要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也需要好材料——好德行,以好德行成就我们的身口意。
我的师父悟公上人常说“死人臭一处臭,活人臭处处臭。”怎样转变才能干净香洁?持佛戒律,戒香充满,戒体丰裕。沉香虽香,顺风才能闻到,戒香不仅逆风可以闻到,我们在马来西亚受戒,在中国,在美国,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在非洲,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闻到我们的戒香,这就是戒德。法宝可以传世,戒德也可以传世,因为戒定慧是无漏的,不随肉体死亡而消亡。
所以,这次短期出家的核心就是戒律:善护诸根,以戒来熄灭烦恼、护念身口意,久而久之生命也能相续清净。
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除了生老病死,人就没有其他的生命模式吗?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解脱生老病死的苦恼,佛陀剃除须发,越东门而出家。早期跟随佛陀出家的都是贵族,他们有知识、有学问,曾经深邃地思考过人生和宇宙。
佛陀时代的印度是很发达的,佛陀曾居住讲法25年之久的舍卫城,“舍卫”的中文意思是丰德,“丰”指财富、物质,“德”指精神需求。舍卫城就是物质财富充盈,又追求高尚精神修养的地方。当时那里的居民特别渴求精神修养,很多人都跟随佛陀三衣一钵,过着最简朴的生活。
中国有句古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如果不知道怎样才能利己,天地也帮不了你。
虽说自私是人的天性,但一般人能够实现利己,超越人生境界的一小步都不容易,更不用谈让自己的身口意都人天增上了。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但最终却没能利益到自己,因为他们不懂怎样做才是利己。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利己?佛法中,小乘以自利为主,自利既精,利他则广。自己得益了,才有力量帮助别人。要想利益自己,首先要明白原来我们自私自利的心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再剖析这个所谓的“我”,“我”这个傀儡,什么是“我”?照见五蕴皆空,消除“我”的负能量,这才是利己,才能度一切苦厄。
当年,佛陀便指引弟子们如是思维,不少弟子很快放下烦恼,体验到佛法的智慧。所以学佛才有能力“自私”,才能爱自己、帮自己,才能放下烦恼、得至菩提,才能我的生死我做主。
菩萨的情怀——不忍众生苦 不忍圣教衰
发菩提心就是“怎样爱众生”: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佛教讲的“慈悲度众生”,就是
《楞严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虽为凡夫,但已知轮回是苦,不愿如母有情再沉溺轮回,希望众生得解脱,圣教常住于世。“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做菩萨要有这种情怀。
末法时代
佛的身口意都想要跟我们在一起,而我们却没有去争取跟佛的身口意在一起。就像此时此刻,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功德身、事业身全部都在,但我们为业障遮蔽,无法得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若能以佛忆念我们的心,忆佛念佛,现前或当来就能见到佛。
菩萨戒由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于摩醯首罗天坐千叶宝莲上宣讲,千百亿释迦分身各道,于各时空中,亦如是说。我们现在受菩萨戒,也是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现场直播”摩醯首罗天王宫的仪式。
参加短期出家体验营,佛菩萨的悲心照进我们的生命,以这样殊胜的因缘,我们改变了,家庭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
每个人都有佛性,但因执着妄想,不能证得。虽然佛性不是佛陀创造的,但佛陀告诉我们:“你有佛性,佛性是如意宝,你怎么天天抱着如意宝受苦呢?”所以觉醒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悉达多太子不做皇帝出家修行——他要唤醒众生的佛性,告诉人们修行成佛的方法。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定势,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历史,我们这个时代去圣时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chuanxifashi/19768.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学佛才有能力「自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学佛才有能力「自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