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1 00: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

佛教健康知识100条

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

普及佛教知识的师傅

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再三的告诉须菩提,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著相。

&ld

东南亚佛教基础知识

quo;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们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寿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吗?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些现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够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来无住,本来不可著相的。凡夫众生之所以为凡夫众生,是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尤其是学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们,我大概能留得住吧!总觉得自己不同一点,比不知的不学佛还可怜。所以我经常提到我那袁老师的诗,“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说学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蕴皆空,但是啊,自己到处痴迷重重。这就

中国佛教知识题

是因为行不到的缘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为上的行。

所以佛“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有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劝他们,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来度人,你连自修都没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这也是我经常感叹自己的,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都没有学好,度个什么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没有众生度。众生愈来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没有基础,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彻底的说,众生不要你度,个个自己会度,有些菩萨们度众生,决不是说法,反而加重众生的苦头,等他吃够了苦头,受不了,他自会回头的;这也是一个度人的法门,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学佛。

因为有些年轻的同学们,心心念念在学佛,而且发疯一样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要度众生;众生自己会度,不要你度!“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你要晓得佛法的理,一切众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个众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对他的师父讲: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课中要念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都是自性自度中。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00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657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