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念佛的十种心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10 08: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念佛的十种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念佛的十种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念佛的十种心

佛教-念佛的十种心
佛教-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头。要怎样才能生得起来?念熟了就生起来了,常念就会生起来。念得不够熟,常常会忘掉,念熟了就会生起来。初学的同学听经是必要的,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信的程度不够,原因就是我们对于极乐世界了解得不够。

对极乐世界、对我们娑婆世界、对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你的信心才是真诚、恳切。了解透彻了,我们发愿求生一点疑惑都没有,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才会认真去真干。所以听经的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第一个目标。更进一步的,破迷开悟,这是对于念佛有相当基础的人,他

每天读一点佛教知识

清净心、平等心已经现前,他多听经会开悟。

过去听得多、看得多,半信半疑,所以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阿赖耶里头有这些种子,一旦真听明白了,它马上就起作用。为什么?对于过去所听的这些业习种子不怀疑了,不怀疑就生智慧。

这里头有句话说得很好,「虽观如来相好,不生爱着之心」。如来,我们塑造的佛像,依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造出来,世间人所称为这是贵相、福相,没有留恋,没有染着的心。对于佛尚且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当然不生爱着之心。

「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无念是失念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念头,这个时候要生起念佛的心,常常想到佛,常常不离开佛

佛教基本知识考试

。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挂一串念珠,这念珠的

佛教知识往生极乐世界

作用在哪里?提醒自己念佛,是这个意思。

《念佛十种心》: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

翻译佛教入门知识书籍推荐

,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哀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

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着心。

五、起净意心。念佛之人,能离世间离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净意心。

六、无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净土,成佛种智,于一切时,念念不舍,是名无忘失心。

七、无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不生轻慢,是名无下劣心。

八、生决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是名生决定心。

九、无杂染心。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离染烦恼,是名无杂染心。

十、起随念心。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著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034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念佛的十种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念佛的十种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630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