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09 07: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都叫做“有情”。关于“有情的层次”,有四点看法:

娑婆因有情渐成国土

常有人问:“人从何处来?”娑婆世界,因有情众生的业感招致,生此国土而有了各种种族、各式家庭,各个国家,所以“娑婆世界”也叫“有情世间”。

众生因有情妄执有无

“有情”又叫“众生”,众生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众生因为有情,所以会执着“喜爱之境”,因此拥有时就会计较、比较,失去了就会伤心难过,这些都是因为“情&rd

寺院 佛教知识

quo;而产生的妄想执着。

圣贤因有情悲天悯人

圣贤与凡夫不同的地方,在于圣贤虽有“情”但不执着。圣贤的情是悲悯众生之情,因其不执着,所以不自我束缚,且能怨亲平等,没有分别地去行

佛学常识太虚pdf

善布施。其因悲天悯人,所以愿意救苦救难,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就是圣贤

佛学常识学佛图片

的情。

菩萨因有情同体共生

佛教里称菩萨为“觉有情”,也就是觉悟的众生,他们自觉觉他,自利利人,广行善巧方便,当他们看到众生受到苦难时,即发起大慈悲心,他“视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能“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人皆有情,但要用理智来净化感情、用慈悲来运作感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

知识分子相信佛教

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奉献,这样的情感生活才能更丰富、更隽永。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080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89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