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王勃-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引人迁善远罪,迈向光明;
恶习,令人沉迷不觉,堕入暗冥。
一念回光,弃恶秉善,扭转人生,操之在己!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但追求物质的过程当中,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追求的方向错误了,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富贵、幸福、快乐。世间的富贵,就好像花开花谢一样,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我们就必须在无常当中,找到最安定、最幸福、最快乐、最真实的富贵。
善自调身心 具诸功德力
佛法对富贵的看法,可以用汽车来比喻,我们的身体就像车身,福德就像燃料,当下这念心就好像电源。车子要跑得快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其实是由于过去造的因所呈现的果报。一般人只知道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不知道还有业力。假使前世造了恶业,身体就会不健康,容易愚痴;假使过去造了善业,六根就会健全,乃至头脑聪明。了解因果的道理,今生就要从因地上努力,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自己当下这念心是否清净?心清净了,身体就会安定。
第二,要去除坏习惯。抽烟、喝酒、打牌,乃至嫖、赌等不良嗜好,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是缺乏智慧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是过去修来的福报,这一生要懂得运用这个身体,努力种善因,积功累德,才不辜负此生得到人身。假使了解这些道理,就不会再继续
福德与禅定 菩萨共修学
第三,要广修善法。凡事离不开因果,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要在我们平时做人做事、起心动念处下手,只起善念,不起恶念,时时刻刻检讨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这一生的福德就会增长。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终都是良性的循环。相反地,假使不知道修正自己的行为,放纵自己的贪瞋痴,就会形成恶性的循环。
诗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唐朝王勃很有才气,为“唐初四杰”之一。王勃的父亲在交趾当县令,当时王勃正好来到南昌,遇到都督阎伯屿在重修的滕王阁上宴请天下名士文生,并邀集大家撰写序文。这时,王勃毛遂自荐,很快就把序文写好,得到主人的赏识,后来成为一篇流传千古的佳文。
王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节因缘赶到呢?王勃想去交趾探望父亲,但当时他所坐的船是歇在马当,马当到江西南昌起码还有七百多里的水路。他把船歇在马当过夜,晚上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把帆船的绳子吹断了,这艘船就像离弦之箭,一个晚上就到了江西南昌。一般人认为这是奇遇,但在佛经里面来看,王勃的福德因缘成熟了,所以一切都很顺利。
相反地,假使未曾种过善因,没有福报,即使有好的因缘,还是无法成就,这就是“运去雷轰荐福碑”。宋朝宰相范仲淹经常私底下做善事。有一次,他的朋友告诉他:“现今有一位穷秀才,学问非常好,但三餐不继,你是个仁心菩萨,就帮助他吧!”范仲淹就把这位穷秀才找来,一谈之下,果然很有才能,只是时运不济。
当时有一座荐福寺,曾请欧阳询写了一个碑。范仲淹想把这个碑文拓印下来,交给这位穷秀才去经营、发行。突然一个晚上,刮风、下雨、打雷,雷一劈,就把这座石碑打得粉碎了。由此可知,福德因缘具足是很重要的。福德从哪里来?就是要在因地上勤修善法。
第四,要修习禅定。平时要多打坐,薰习禅定。得到禅定,心中清净、平静,没有妄想,对人生自然能够看得非常透彻,也才能消业、转业,佛法云:“三昧加持力,定业也可转。”这念心不起心、不动念
儒家强调修心养性,以佛法来说,就是要明心见性。只要从以上四个方向来努力,身体和心灵就能得到最好的保养,就好像一部车子不但没有损坏,而且燃料、电源充足,这部车就是一部如意车。有了这部如意车,在世间上做任何事业,都能称心如意,从黑暗到达光明;修行有了这部如意车,就能到达菩提涅槃、到达净土彼岸,得到真正的富贵!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0843.html
以上是关于王勃-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勃-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