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
谈这个信心的功能作用,我们也常常会引用《华严经?贤首品》那段偈颂,在偈中也确实是把信心的内在德能诠释得非常到位: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信心是道元,“元”是本来之义,是一切道的本元。就好像黄河、长江的源头一样,没有源头,中间和下游的水是没有的。这个元还有首、第一的意思,在一切善法当中,这个信心是第一善法。它是一切功德之母,这个“母”就是有生长的意思,有养育的意思。所以,修道要积累一切功德是离不开这个本元,离不开这个母亲的。信心就是这个本元,就是这个母亲,所以它才能够生长养育一
所以,信心就像如意宝,它稀有难得啊!
现在讲中国人信仰真空,确实是这么回事。在极为功利的物质的社会当中,怎么可能去信仰一个这么超越的佛的境界的东西?那是很难的。所以“甚难得”啊!正因为难得,才难能可贵。你能获得这个信心,你就获得了生命当中的如意宝珠。它是一切珍宝当中最殊胜的—— 一切珍宝之王,它是极为稀有的,它是极为清净的,它是极为高贵的,它能够含蕴着诸多的功德的。所以讲信心具有这样的殊胜的德能,它也不是这一世就能获得的。所以为什么讲善根呢?能信佛法僧常住三宝的功德,尤其能信一个佛的果地上建立的净土法门,没有多生多劫的善根,那是很难的。因为它不是众生的境界之内的事情,也不是我们心意识所能够琢磨得清楚的事情。所以《涅槃经》讲这个信心的功德,讲如果一个人过去已经供养过半恒河沙这么多的诸佛,发过菩提心,那么他在五浊恶世闻说大乘经教,不会诽谤。只是不诽谤,
在我们的一般的概念当中,都比较强调修行,往往对形而上层面的信愿的功德,没有什么概念。由于没有什么概念,于是就可能会视而不见。但大乘经典是非
释迦牟尼佛告诉与会的大众:“我不仅仅是这一期成佛的,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那成佛的时间有多长呢?大家看看这个比喻,都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他比喻,比如说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这是很大的数量,你到了那由他阿僧祇这个数量概念就是菩萨的心量,凡夫根本就把握不了什么是那由他,什么是阿僧祇。那五百千万亿可能还能把握,但是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有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把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都抹成微尘。然后往东方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这么一个距离,下一个微尘,然后再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的刹土再下一点,然后把所有的原来抹成微尘的全都下完,那你说这个世界有多少?我们想破脑袋,或者用这个地球所有的电脑集中来算,都算不清楚。那就把点和没有点的这么多世界全都碎成微尘,那一个微尘是一劫,那释迦牟尼佛: “我成佛以来,比这个劫数还要超过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如来寿命是这么长。
这里就谈信心了。如果有众生闻到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因为在《寿量品》里面谈佛是永不涅槃的,佛只是示现涅槃,只是对那些钝根小机来示现的。如果佛长久在世,这些钝根的人就不生稀有难遭之想,他就是懈怠、放逸、憍慢,所以为这些人来示现涅槃的。但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是常住不灭的。那如果能够相信佛的寿命无量,常住不灭,对这桩事情乃至能生一念的信心,生一念的信解,就这一念的信心,功德无有限量。那功德无有限量,仍然我们会觉得这是很抽象的概念。佛很慈悲,对这个一念信心的功德无有限量具体来对比一下。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了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为了佛的一切种智的佛果,然后
所以净土法门的信,佛为什么再三强调这是难信之法,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它是要有善根。宋译《无量寿经》讲: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是故汝等闻斯义。如果不是往昔无量劫修过福德智慧,于这个净土正法,今生是闻不到的。只是无量劫以来曾经供养了诸如来,所以才在这个灵鹫山的《无量寿经》法会上闻到了念佛往生净土的这个法义,这个闻里面包含信 —— 闻信。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daanfashi/209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