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将何法以破之?”独不思白者是纸,黑者是墨,何者是谤?况一字一字,皆从篇韵①凑合而成,然则置一部篇韵在案,是百千万亿谤书,无时不现前也。何惑之甚也!虽然,此犹是对治法门。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注释】
① 韵:古代检字的工具书。如现在的字典、辞典之类。
【译文】
《优婆塞戒经》上说:“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意思是谤骂之声直如风、气在鼓动,全无真实。如果因此而发怒,就连听到鹊噪鸦鸣,都应该发怒了。这话说得真妙。但有人问:“假设他写成一部毁谤的书,则一看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该用什么方法来消除自己的愤怒呢?”我告诉他:你何不试着这样想,那白的是纸,黑的是墨,哪还有什么谤呢?况且千字万字,都
【学文解读】
莲池大师用了《优婆塞戒经》里面的一句话,作为人们听到了毁谤——别人啊对你毁骂、辱骂、诽谤,这时候怎么对治。那么诽谤的文字也好,语言也好,其实这些声音、文字都没有实相,关键看我们自己怎么对待。过去六祖遇到两位僧人去辩论,到底是 “风吹动了幡”还是“幡自己动”,六祖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动。
同样是这样,我们听别人骂,如果你不把它看作是毁骂,那么呢它就不是毁骂,关键是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对待的问题。人家骂出声来,无非把这些文字在他的嘴里边说出来了,说出这些声音实际和风声、水声、其它的声音都是一样的。看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对待而已,你不把它理解为辱骂,它就不是辱骂,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怎么理解。同样毁谤的书也是,只不过是把那些文字凑在一起了。我们理解它是毁谤我们,我们就会生气,那么它这个毁谤就变成毁谤了;如果你把这些文字理解为是文字,你不认为它是毁谤,它就不是毁谤,是这样的。
同样莲池大师举个例子:就像找一本字典放在桌前,我们一般人都不认为这本字典是一本辱骂我们的书
所以要明白“诸相皆空”的道理。一切都是空幻的,既没有“谤者”,也没有“谤文”,也没有“被谤者”,一切都是空幻。所以我们自己明白这个根本的道理,对于辱骂呢,不理会了,对一切呢都不理会了,无非都是因缘和合。各种文字、各种物质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现象而已,有聚必有散,没有永恒的东西,都是虚假的。这样理解呢,我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1125.html
以上是关于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