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晚餐-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
饮食,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能吃得好,穿出地位;对出家僧人而言,要能专心办道,首先也是必须安顿色身,但佛陀教导比丘将食物视为“药”,只是以食物治疗饥病,滋养色身,长养慧命,不可恣意贪食。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国僧人皆严格持午,渐渐地,也如
而禅堂禅七期间,整日皆有活动,打坐、跑香交替用功,体力耗损甚钜,所以一日用餐达四、五次,除早粥、午饭外,下午吃午粥(点心粥),晚上八点还吃一餐,也是吃粥或馒头,称为“放参”。
另外,还有出外求法的行脚僧,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因缘下,吃饭时间和食物没有保障,不受过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说什么时候得到食物,就什么时候吃,不过,当他们到禅堂挂单时,就必须随众,百丈清规附旦过堂规中,就针对云水僧这么规定:“一近午到,午饭随众;近晚到,晚粥随众;时过始到,补吃;晚到一宿,次日午饭即行。”
中国僧人既不能严持过午不食戒,须用何种心态用药石呢?明朝莲池大
附:五观堂之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zhishi/21240.html
以上是关于晚餐-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晚餐-僧人的晚餐为何称为「药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