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08 05: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

佛教知识障碍有哪些

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有人对此就表示不理解了。因为遇到被冤枉或者被误解的情况时,平常人的反应是立刻出声为自己申辩。为何禅师要求“不辩”,也就是不

一分钟佛学常识13

为自己辩解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禅门的故事:

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法演禅师在白云守端禅师门下参学的时候,深受白云禅师器重。他曾经任过磨头,也就是打理磨坊的事宜。后来有人嫉妒他,造谣诽谤,说他每天在磨坊饮酒吃肉,而且还蓄养庄客妇女。寺院内风言风语不断,传到白云禅师耳中。

白云禅师把法演禅师叫到方丈查问其中的缘故,法演禅师只是喏喏,并无一语为自己辩解。白云禅师气得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法演禅师神色不动,无嗔无怼,作礼离开了。

白云禅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他,怒极说:“你赶紧滚出去。”法演禅师回答道:“等我算清账目,请人交割。”

有一

向知识份子介绍佛教

天,法演禅师带着账本呈给白云禅师说道:“我在磨下‘沽酒买肉’之余,还剩下三百千钱归入常住。”白云禅师闻言大惊,这时才知道是有小人因嫉妒法演禅师而造谣。如果真如谣言中所说每天饮酒吃肉,蓄养庄客妇女,哪里还有那么多钱归入常住帐中呢?此时,法演禅师也终于洗脱了不白之冤。

如果法演禅师在白云禅师质问他时,极力为自己辩驳,后果也许是越描越黑,不但冤屈难解,还要背上一个不敬师长的骂名。正是因为法演禅师忍辱功夫到家,超然是非之外,在洞悉其中因由之后,用事实说话,这才得以洗脱冤屈。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其实有两层意思:

一、从世间法来看:

一般人在蒙受委屈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解,其实在心理上就已经居于劣势,而在为自己辩解的同时,思维模式毫无疑问已经落入对方的套中,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在这种理智不清的情况下,能够为自己辩解清楚才怪呢。只有超然是非之外,用局外人的心态来观照整件事情,明白个中的缘由,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思维的定势之外,用事实为自己洗脱冤屈。

二、从出世间法来看:

其实世间无常,一切都是缘起的显现,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执着的?对修行者来说,人我是非只是世间浮尘罢了,不需要对其执着。尤其当蒙受冤屈而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人我的执着就会生起,并且急剧地争扯、对立,嗔心也会随之而生,正如经中所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很有可能让你以前所有的修行功夫都毁于一旦。对于修行者来说,这可是极为可怖之事。

一如龙山和尚诗云:“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对于修行者来说,如果还在人我是非中打转,那就需要反省自己了。也许会有人质疑说,那既然不辩是非,那是不是经义不明也不需要辩论了?这里说的是不辩是非,经义那是另作别论的,不能混为一谈。议论经义,是就经论义。而世间是非,那可是人我之争。其中差别,大家

学诚法师讲解佛教基础知识

懂得。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129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45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