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圆中 ─ 此理圆妙,具一切法。见圆中者,接入圆教。
如果这个空性是内观
第一个,但中的真如。只有二空的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当中没有明了性,不能具足功德的妙法,所以只见得中道,接入别教。
如果他回光返照能够看到圆中,他在观一切法空时,能够知道一念心性本来具足诸佛的功德妙法,进入圆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了。所以我们人生,成佛两大问题:第一个,处理生死业力;第二个,怎么开显你的心性功德,两件事情。
藏通两教主要是在处理生死业力,但是一旦入了大乘,那就不是说解决贫穷,你要更积极创造财富了。创造财富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本来没有财富,但是你只要努力,你未来会有财富,这个叫“但中”。
别教的思想,是从阿赖耶识启动的。阿赖耶识没有诸佛的功德庄严,但是它可以转,转识成智。你只要发菩提心,修习六度,用第六意识的清净名言去熏习它,第八识就能够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虽然它现在没有功德,但是它以后会有功德,入别教。
如果你更高明,观一切法空,把心中的妄想拨开来,看到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你本来就具足宝藏,只是把它开显出来而已,入圆教。就差在这里。
我们前面是在处理业力的问题,处理业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远离它;第二个,把它观空。藏、通两教,一个是远离,业力是真的,我惹不起你,我放弃主宰总可以吧;或者说业力,业性本空,业力本来就无生,所以我就放下执着。
现在要处理心性的话,也是这两种情况。前面是用否定法,这个是肯定法。心性是:第一种,肯定。你肯定你未来会有功德,别教,叫作破妄显真,它是站在妄的角度去开显真实,你总有一天会有功德,这是一种肯定,对未来的肯定。
圆教的思想是,你现在就是佛陀的儿子,本来就具足功德,你修行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得到什么东西,“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只是把你本来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对现在的肯定“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rd
别教是站在虚妄的角度来追求真,圆教是站在真的角度来破妄。
我们看,在藏通两教,佛陀是用否定法,否定你的爱取,否定你对生命的主宰。到了大乘佛法,佛陀开始肯定了,肯定你未来的成功,肯定你当下的成功。
所以,为什么在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也是两个:一个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治型的中道。透过名言思考,一个一个建立。布施要怎么布施呢?也是要名言。用布施对治悭贪,用持戒对治破戒,用忍辱对治瞋恚,它是要透过第六意识的名言思考的。
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但是正常人,这两个都要同时操作。其实藏通两教的空性,也很难把它切开来。空性的操作要有安住
只是说,你一开始悟什么理,就影响到你的根性跟种性了,两种的情况:一个是悟到的妄想,但是这个妄想里面有真的成分,就是带有真实的妄想;圆教是悟到了真心,就是带有妄想的真心,它本质是真,以真来破妄,跟别教是以妄来显真不太一样。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164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