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05 19: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讲解佛教知识背景音乐

间众生同父母,我如

佛教知识书籍推荐英语版

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

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

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曾对我们有恩,因此要报答众生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呢?就如偈中所云:「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意思是对待世间众生,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视自己如一切众生的儿女,应当对众生奉献、孝养,行仁慈。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就算受人打骂也不怀恨,为什么?一切众生就像是父母,儿女受到父母打骂,怎能心怀怨恨、处处计较呢?还是要忍耐接受。

在这首偈语里,一方面说做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另一面也提到,对一切众生莫起瞋恨心,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比方说:

第一、能息事宁人:

所谓「忍一口

知识来源于佛教

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很多人我是非,只要能忍耐,纠纷最后就能无形中化解。

第二、能增长德慧:

对于别人无理的吵闹,如果能够忍耐、接受、化解,不仅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提升自己的道德,增长智慧。

第三、能消灾免难:

人生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布施、持戒的功德,都远不及忍辱;忍的功德很大,可以让人消灾免难。

一个老是不能忍耐的人,会经常招灾惹祸,能忍下一口气不计较,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如何报答众生恩?《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明白指出:对众生应奉献、孝养和慈悲;若众生无明,对我们讥讽

执迷知识 佛教

、打骂,则不必太过计较。只要能坦然以对,以忍为力,必定有助于人格提升,消灾免难,增进福德与智慧。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xingyunfashi/223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449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