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04 18: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怎么说很重要呢?就是,所谓的善恶其实都是我们一心的显现,都是我们自性的分别执取而已,并不是代表事物真实的善与恶的一面。

那么,我们怎么用才不被这些善恶

佛教里善知识什么意思

所染呢? 就是以善为一个法则,见善思齐、见贤思齐,看到善呢,希望自己也能够做的跟人一样好,也可以多行善法;那么,见到恶的呢?引以为警戒,引以为戒。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一句话,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免不了跟人打交道,就算三个人大家一起做事、一起走路,都会各有善恶不同。那么,怎么办呢?我们看到别人善的地方,我们就跟着别人好好地学,我们认为别人不对的地方呢,就是要把他作为自己的一种警戒,这样我们

佛教知识宝库大全

就不会被这个世俗的善恶所染。

我们想一想,二六时中这颗心,看到自己认为善的,我们就产生贪着、产生贪爱,看到我们认为不善的呢?我们就产生嗔恨、嗔怒,对于中庸境,我们没有对它进行善与恶的分辨,就是这种无记的境界,我们就产

反佛教知识文案怎么写

生痴心。

所以,贪嗔痴的三毒,一直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和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不断

道教个佛教知识书籍区别

地显现。

那么,大觉怀琏禅师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当我们应对世俗的境界的时候,就用这种心去看它,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样我们就不容易因为善恶的境界而起自性的颠倒,这样就好了。

《禅林宝训》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27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409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