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8-04 05: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来越少了,因为高楼越来越多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讲由心可

关于佛教四八十知识的书籍

以看相,但是由相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心。

我们现在对有相的东西比较执着,所以你看虚空越来越少。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很抱怨,他说古代人在画画空白的地方留很多,他画一棵树,上面画一只小鸟,他不再画了,给你很多想象空间啊:虚空很多,这只小鸟可能往东边飞,也可能往西边飞,也可能会飞到我家来。他说,现代的人画画,画得太多,没有留太多空白。

那么,我们会讲到说,那为什么古代的人虚空比较多,现代的人虚空比较少?那么虚空到哪里去了呢?有一个欧洲的研究机构他们就研究说,古代的圣贤到哪里去了?古代那些很有智慧的圣贤,爱因斯坦、爱迪生跑哪里去了?其实《楞严经》讲很清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讲实话,你说圣贤跑哪里去了?佛陀跑哪里去了?当我们众生的心都不

佛教有趣小知识

再想着圣贤

佛教一些实用的知识书籍

、不再想着佛陀的时候,他就消失了。你跟他不相应的时候,他就没有因缘出现了。这些圣贤其实是遍满法界的,但是你不再忆念他的时候,他就消失掉。就这么回事。

我们习惯性说,诶,这个东西跑哪里去了?那么孔夫子跑哪里去了

美国佛教入门知识点汇总

?其实是你心中跟他不相应,他就消失掉了。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就是说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法界统统具足,孔夫子的体性本来也就具足,但是我们的心跟他不相应的时候,他就没办法显现出来。是这个意思。所以有些道理你要把它参透,你才会想象说,那我怎么去创造极乐世界。你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来,这个是怎么去,你就能够去创造你的人生。

你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来,怎么去,你就是只在事相上用功,你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力量。

诸位要知道,“相妄”,虚妄的意思,不表示它不存在。虚妄的意思就是它是暂时存在的,你只能够借用。你可以借用它,但是你不能认为它是经常存在的。虚妄就是说,你可以借用你这个身心世界来积功累德。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它因缘到的时候,消失的时候,它不告诉你,它不管你的,它要走就走的,你没办法控制它的。觅之了不可得,因为它来无所从嘛。

如果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是有一个地方来的,那就不会改变,就永远是你的,你今生是这样,来生也是这样。但事实上不是这个意思。

你今生所有的因缘都是暂时借你用的。所以你现在就是跟生命在比赛,看谁比较快。我要赶快利用这个因缘!既然是假,但是你要怎么样?借假修真。你用这个因缘来积功累德,拜佛、念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然后,你这个因缘结束了,你一个新的心态、新的业力又创造一个好的六根出来。

好的六根从哪里来呢?它本来就存在。既然它本来就存在,为什么之前不会显现呢?因为你过去没有这个业力嘛。

所以,诸位要去体会:体性是遍满的,相状是因缘显现的。佛陀在前面的三卷一再重复这个观念,这是整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基础。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294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386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