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提婆达多-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从前面知道,我们这个身体的感受基本上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它的确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身触为缘,生身识界”,是讲因缘即假。但“三处都无”,讲因缘性空,虽然它有它的作用,但是它没有真实不变的体性,它的
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触,我们可以从一件事来看,看提婆达多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提婆达多,佛陀在讲到他个人的行为的时候,我
但是,你看大乘经典的态度就不一样,特别是《法华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讲到提婆达多,讲到两个重点:
第一个,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有一生做大国王。他想要学大乘法门,所以他放弃了王位,到深山去,找到一个阿私陀仙人,向他礼拜,做他的侍者。结果阿私陀仙人把《法华经》的妙理传给国王。而这个阿私陀仙人是谁呢?正是提婆达多。所以,提婆达多曾经做过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教导他修学《法华经》的一个老师。这第一点。
第二点,在《法华经》讲到第二个重点,就是提婆达多不但做过他的老师,还做过释迦牟尼佛增上
我问你,你到了初地菩萨,谁敢动你?初禅以上魔王就不敢动你了,只有在欲界定的时候魔王还敢去干扰你。所以,菩萨道的后面的时候,都必须要另外一个菩萨来示现,来帮助他增上。提婆达多正是扮演释迦牟尼佛增上的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提婆达多——我们从大乘的了义经来看小乘的经典,把它会通,也就是说,提婆达多整个过程是以大悲心来造罪业,然后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增上。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3029.html
以上是关于提婆达多-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提婆达多-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