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
何谓“制心一处”?
莲池大师借“花香”是来说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才能有高质量、高效率。
大师又说:书法家米芾认为学书法须对书法专一,再无其他特别爱好,才能成就。而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弹琴的人也讲,学弹琴只练二三支曲子,才得进入奇妙境界。这些话虽然很普通,但可以说明大道理。《佛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三心二意,势必一事无成;若能一心一意,三昧才能快速达到,参禅念佛的人不可不知。
怎样“制心一处”?
佛陀教导我们很多方法,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持名念佛”。
做功夫的时候,憨山大师这样念: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指箭的末端。筈,即箭发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大师说:如此着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掉。
日用动静,不杂不乱,梦寐一如。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之时也。若但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灵验,如此纵到三生六十劫,亦无出头的分。
“入出息念”也是“制心一处”的有效方法。《大念处经》记载,比丘前往林野、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置念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如此训练制心一处。
“正念正知”是日常生活中训练“制心一处”的良方。诸多经典中,佛教导弟子: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知身所行,如是知。若来若去,左右视瞻,屈伸俯仰,大小便利,睡眠觉悟,若坐若立,若有所说,若复寂然,如是一切,常尔一心,是为一心。
“制心一处”有何利益?
出家人训练“制心一处”、专注一境,是为了培养定力。凭借定力,观照身心内外当下生起的境界相,能够如实知见世间诸法之真实相,生起甚深般若,照见“
世间人训练“制心一处”,其利益也显而易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面对激烈竞争,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身心容易疲惫,甚至出现诸多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念佛”、“观呼吸”以及&ldquo
另外,长期处于忙碌紧张状态,也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创造力匮乏,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练习“制心一处”,会有显著的安神静心效果。它能令人放空身心,提升专注力,激发创造力,培养淡定的智慧,从而提高生活、工作
可谓:
一句弥陀常练习,口念耳听心里忆,
万念归于一佛念,净心爆发智慧力!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383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