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31 13: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维持生活的事业,士农工商,不做一些有为的事业,他这个地方的对象主要是面对出家众,但是我们也应该来做这样的体会,至少我们居士,你要经常息诸缘务,起码你天天早晚课,早上早点起床,一个小时的定课,晚上一个小时的定课,你要求你自己在做定课的时候,息诸缘务,也是可以。这一个小时不要做其它的有为事业,暂时放下,这也是息诸缘务。

二、息人间缘务。

不追寻俗人朋友亲戚知识,断绝人事往还。我们对于过去的朋友,尤其是没有学佛的人,你经常跟他写信,打电话,这当中会障碍你修习止观的。

为什么呢?修行人的心情跟一个没有学佛人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没有学佛的人那一念心的活动范围都是在财色名食睡的境界活动,他们认为这个境界是最尊贵最殊胜的;学佛人他有更高的眼界跟理想,他修这个止观是最尊贵的,

印度佛教知识

他认为这个人世间的财色名食睡都是可破坏的,都是暂时的因缘,他不当一回事的。

这两个思想不同的人,经常往来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因为你的止观还没有真实成就,如果真实成就还无所谓,我们是在内心当中栽培止观的幼苗,而世间的这些俗事,这种尘劳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熟境界,我们无量劫来,我

中国谁最懂佛教知识的书

们内心经常在那个境界活动,现在规定自己不能去了。

但事实上对我们是很熟悉的,那么你跟这个熟人

藏传佛教小知识动画

往来的时候,他会经常散发一些世俗的信息给你。那这个信息刚好是你的熟境界,一下子就刺激你的攀缘心了,你就很难在你止观的所缘境安住了。

换句话说,你跟一个熟人往来,你不止是在浪费这一个小时,它有后遗症,他会带动你很多事俗的妄想。

这个地方倒是要很注意的,不要跟那些没有学佛的人,不修行的人太过密切的往来,这个要注意。

弘一大师刚出家的时候在弘法寺,他刚到弘法寺,是要准备出家的,出家之前,他的第二个太太,日本太太,带着他的小孩子来看他,弘一大师跟知客师说,你告诉我的太太,告诉她,你的叔同已经死掉了,不见,一面都不见。

但是我们看弘一大师后来的表现,非常有大悲心,这个是一种抉择的问题,我们今天暂时不跟众生往来,并不是说我们今天伤害我们的慈悲心,而是我们很理智的知道,在这个过渡时期,我的止观功德没有坚固,我必须要暂时的跟一些放逸的人停止往来,这是一种暂时的因缘,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三、息工巧技术缘务。

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相、书数、算计等事。这种工巧的事业,比如说工匠技术木工电工,这种技术;或者医方禁咒,治病的技术;或者卜相书数,算命的技术;或者是算计,世间的这种会计算术的学问;这些暂时都要停下来。

四、听学问缘务。

读诵听写等悉皆弃舍。对于世间法的读诵,乃至于听学,跟修行没有关系的都要弃舍。这个读诵要停的是世间的东西,在《瑜珈师地论》上,说观要读诵大乘经典,跟修行有关的经典要读诵。

佛教基础知识考题6

此为息诸缘务,所以者何?若多缘务,则行道事废心乱难摄。

因为你修行刚开始,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我们无始劫来的攀缘心,就很难在止观的境界安住。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443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23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