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
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禅七、或者佛七,你一定会有一个所缘境去专注。比如说佛号,“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佛号的专注,就会把浮在表层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灭掉。
妄想有二种:一种是表层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内心深心处坚固微细的妄想,《楞严经》说坚固妄想。这个时候,当你的心寂静到一定的时候,它开始浮现。这个表层的妄想它是流动的,它不是很坚固,你一破坏它就消失;但这个坚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种习气的熏习特别重,它就会不断的出现。
你把它调伏了,它会再出现,调伏了再出现,这叫坚固妄想。很多人刚开始用功的时候,看到这个妄想现出一个杂染影相的时候,非常
就是说,妄想它从内心生起,这个是依他起,问题是你内心面对这个所缘境的
所以我们经常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很多人在用功的时候,错认消息,他一直要把这个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个是本末倒置。你对这个影相充满了爱着,但是你不对治爱着的心,你要把这个影相去掉,怎么可能呢?其实影相不要急着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观境,你用诃责的心面对它,它自然会改变,所以讲“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当你把遍计执去掉的时候,它的因缘法就会改变,所以你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就是你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重点不在这个外境。有时候我们说:唉呀,糟糕了!我刚刚听到一个不应该听到的声音、看到不应该看的的颜色!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影像进
你是用爱着的心面对?或者是用诃责的心面对?这才是重点。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心灵联想,这才是重点;重点不是它进来、或者没有进来,这不是重点。
我这样子讲,大家知道什么叫&ld
这个外境是你的所缘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产生越多的诃责,对你有更强的功力,这何乐而不为呢?你今天对外境产生执取,这个外境伤了你,也不应该说它伤了你,而是你自己伤了你自己,它只是个助缘。前面的二段论文都是在讲这个观念,讲到有情众生为什么会产生生命、如何相续,其实深深的受到遍计执的影响。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456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