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年老多智,通晓经文,为会中第一。
当时,
依其常法,满十二年知道经文最多的上座,将获得九种供养:金、马、银、鞍、勒、端正女、金澡罐及金澡盘、金银床席,皆绝妙上好。长老梵志连年皆为上座,将满十二年,便自思惟:“十二年中,无人能
于是,长老梵志对儒童说:“九种供养物全部给你,你年轻,请居下座,让我在上座。”儒童回答:“我是以理而得,不是强求上座。若我知劣,
长老梵志问儒童:“阁下学法问道,求的是什么?”儒童回答:“我求成佛,度化众生。”
长老梵志听了,心生毒恚,自作誓愿:“我将世世坏此子之心,使不得成就,若他成佛,我也要乱之使不安顺。”继而又想:“善业与恶业有别,若不行大善,与他恐不能相遇,唯有也大修功德,才能相遇。”
因此,长老梵志立志勤修各种善法,别离而去。施主将供养九物分给诸梵志,各梵志分完后各减一银钱,给与儒童:“不受九物供养,我们所得之物平等分与你。”儒童接受后,大众各自别去。
儒童菩萨成道之后,调达一直与菩萨相随,俱生俱死,互为兄弟,而一直行破坏菩萨之事。当初发了毒誓的长老梵志就是调达,儒童菩萨就是后世的释迦文佛;以其所发的誓愿,世世与菩萨不相离,其原委如是。
典故摘自:《生经·卷第五·佛说譬喻经第五十五》
省思:
调达昔为长老梵志,因贪著名闻利养,求不得即起瞋恚心、发阻挠菩萨行道之恶愿,由此造作恶业,世世随业流转生死受苦,不得解脱。因果昭然,起心动念是因,知因识果,由因心中化除贪瞋痴等烦恼,方能真正离苦得乐。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fojiaogushi/2494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