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9 12: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钵;“冢间一宿”,住在坟墓之间。这是先佛道范,佛当年就是这样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

“如果必须要借田地才能修行,你们策划的这些资身用具、田产有一项不能成就,那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就没有修行的时候呢?”这告诉一件什么事情?修行人要把这些外面的东西弃舍,依赖外面的条件越少,自己越自由。

所以佛陀在世的托钵制度,真的是很清净。他就不需要去“我要去种植,我要去烧饭,洗碗”,这些都放弃了。反正到了吃饭时候去托钵,能托到就吃,托不到还是去坐禅,就不需要在自己的寺院——阿兰若里面设计厨房。

这个托钵的制度是先佛道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很遗憾:在中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的寺院还得要有大寮,甚至还要搞小寮,一天到晚就要为这个吃饭的事情去搞

佛教基本知识书籍

。寺院搞这些,我们还要去作个界,作净地;不作净地还违反戒律。所

佛教100题基础知识

以真为生死的人,要仿效佛陀的道范,尽量把这些依赖的条件降低。

还有人说自己没有钱财,一定

苍兰诀佛教知识

要去“募化”——去募捐一些钱来修行,那更是不可以。募化,你看看菩萨对这个问题严峻的态度: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时教,没有“募化”两个字。一个出家人离开名利,一天到晚去募捐,这成何体统?

实际上一个出家人,首先的本分是放在道业上。你的福德、智慧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人家对你非常的推崇,来对你供养;这时候你用慈悲心给众生做福田: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一定不能主动地去募化,化缘。化缘是不符合佛法精髓的。

“这正是由于末法的时代,那些不识礼仪、不害怕因果、不知廉耻的人所作的事情。”你看这话都讲得非常严峻了。所以就告诉我们这些修道人:我们出家人不要去化缘,把我们的僧格都搞没有了。

我们要深信因果。深信它什么?释迦牟尼佛曾经向我们做了承诺。他为什么在

解读佛教基本知识

人寿一百岁的时候,八十岁入灭?他是留二十年寿命的福报给末法的修道人:只要你真心办道,佛的毫光里面就有一束毫光提供末法修行人的道粮。只要真心办道,不会饿死的。哪怕这个地球只有一巴掌的田地,修道人都不会饿死。

所以你只要真心办道,还怕没有道粮吗?人家自然就会供养。但你没有道心,主动化缘,就不知廉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一个原则。真修道人,他的生死念头很恳切,断断不去做化缘的行为。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daanfashi/2527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56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