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选择善知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何选择善知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有限,在自己不会选择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就是随大流,谁的名声大跟谁学。这样对吗?
宏海法师答:这么说也对也不对。什么情况下对呢?就是有的善知识确实是有功德、有修行、知见正、名声又大,那你就说对了。假如有的人只是有个虚名,甚至是炒作出来的、伪造出来的,那你跟着
什么叫善知识?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就是他出现在你的见闻觉知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是人益吾菩提道业。这个人对我修行、对我解脱修道,有没有增上的功德利益?如果他有利于我修行,有益于我们的菩提道业,那他就是善知识。
再一点来讲,说到善知识,什么情况下能成为善知识,实际上还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信心和见地。就是你心中有没有法、在不在道?如果你心中有法,随便一个因缘、触一个境
你的心一直在道,所有的一切因缘都往道上会,那么一切因缘都能作你的增上,让你亲近经教,得闻佛法,老实修行,这不就是善知识吗?你管他什么有名不有名、大流不大流,甚至说到究竟处,善恶不善恶呢?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里面说“提婆达多善知识”。提婆达多是佛教里面典型的一个反派人物,但在释迦牟尼佛眼里却是善知识。
选择善知识,要看他是否具德,也就是是否具备修证的功德,对于教法通达的功德,他是否能发心慈悲,具足摄受众生、成就众生、利益众生的功德,乃至他是否具备了言辞善辩、善为说法的功德。这都属于善知识的功德。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不要期望有人能够圆满具足这些功德。如果有人能有八分之一的功德就够了,就足以支撑我们把他作为善知识去亲近。
你说的&
最后要说的,我们常说要广结善缘,实际上是给自己结将来亲近善知识的因缘,或者你自己去摄受众生的因缘。所以与善知识要以道相交,以法为本,不能以世俗的情见为本。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533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何选择善知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何选择善知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