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你会发觉这两部经的味道非常
但是,你要读《法华经》,那就更明显了。你看《法华经》它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种话小乘经典看不到的。就是说,有一个人,他还不是真的有心到佛堂,他只是路过三宝地,他想进来歇一歇。一进去佛堂以后,依止这个散乱心,看到佛像的庄严,合掌,“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成就成佛的因种。
这个种子种下去了,这个功能生生世世地跟着他,直到他成佛为止,会引导他来生继续地学佛、再继续地学佛,那个光明不断地累积。所以,在大
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大乘佛法在调伏烦恼方面要共声闻人修学,这是事实。就是说,大乘菩萨在走过最初的过渡阶段,调伏粗重欲望的时候,我们也修无常观、无我观,对的!但是在思考上不同。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成长的过渡时期。我们对来生、对生命的未来有成佛的理想,有追求一个更美好生命的期望。
小乘修无常、无我观,他只想要趋向空性而已,心中的爱取不同。这就是为什么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537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