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8 12: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

佛教基础知识epub

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然而,老和尚们说这话的时候看得出是发自肺腑,给人心灵深处被触动的感觉。真正懂得了

佛教基础知识五位百法

感恩与珍惜,所以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

有人对我说,一位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日诵经念佛、学习佛法理论、写笔记。老人家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佛书是为了明理,也会

佛教知识经旗可以挂树上吗

找到孜孜不倦教导自己的善知识,更能珍惜生命正精进不放逸,用功修行办道。

《法句经》里有首偈:“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大意是说,不放逸是趣于不死的门,放逸则是通向生死的路。不放逸的人终将了脱生死,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放逸的人就如同一具活着的死尸,无法令人生发挥丝毫解脱的价值。从这首偈可以看出,修行必须有不放逸的心和不放逸的行。

怎样才能远离放逸呢?这就需要经常思惟六道轮回的苦。就拿人道的苦来说,老苦和死苦,是人人都得面对的。通过思惟修生起决定了生死的心,并利用人身精进地修习佛法。我们之所以会放逸,就是因为对于苦没有相续地生起观照,心不能常住于智慧当中,没有真正做到善用其心。

有人说今天是生命中的生命,今天储存着一个人所有的变化和现实。让我们学会珍惜今天,把今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可以把它当成生命觉悟后的第一天。勤求佛道,远离放逸,努力把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价值最大化,以真学实修来供养三宝、利益众生!

可谓:

人生

佛教课堂知识讲座心得

短暂须自警,

放逸懈怠生死径。

一句弥陀不放逸,

九品莲开有佳音。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571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115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