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途是没有离开藏通别圆四教的。化仪是没有自体的,化仪无体,全然化法为体。其实顿、渐、秘密、不定,它没有一个自己的体性,它是就着藏通别圆四教在表达的过程,是直接的、间接的、秘密的、是不定的而安立,所以叫做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接着我们看藏通别圆四教的观法。
藏教跟通教都是修空观,藏教是析空,通教是体空。所以同样是空观
他说人世间是不安稳的,不安稳怎么回事呢?就是痛苦,因为你没有安全感,所有的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安全感,无常故苦。没有安全感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没办法主宰人生。如果你可以主宰人生,你会让自己没有安全感吗?所以在娑婆世界,你虽然有福报,但是没有自在力,无我故空。
佛陀是绕了三个圈,从无常、苦、无我,再绕到空性来,因为他必须经过这个过程,缺一不可。但是有些人他不必经过绕弯子,佛陀就直接讲因缘所生法,我说
别圆两教,都是修一心三观,都是中道实相观,但是也有顿渐不同。别教是次第的,它必须要先修空观,先修放下,然后再慢慢的烦恼轻薄了,他才能够去重新提起,然后才能够进入空有的平衡,他必须把空、假、中分成三个阶段。
但是有些人,可以直接地告诉他一心三观,你放下的当下就可以重新地提起来。断恶跟修善是不冲突的,当你放下了烦恼,同时可以积集资粮,从空出假。有些人就可以空假中三观同时操作,这个就一心三观。
所以藏通两教主修空观,别圆两教主修中道的实相观,只是顿渐而有所差别。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对八教做一个总结。
比方说,我们读大学有四年级,四个年级各有各的课程。这个课程由浅到深,一年级就上藏教、二年级上通教、三年级上
你这样子观想一下,就知道佛陀是怎么说法了,你就可以还原——作为伟大的佛陀,他面对这么多众生,他是怎么宣扬佛法的。因为来自四面八方每一个人根性不同,他先把教法区隔出来,藏通别圆四教,然后这四个教法在灌输给众生时,他又用了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原则,把这四种药再慢慢地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606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