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7 11:5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财富出发,佛陀希望我们戒除偷盗;从尊重

佛教知识问答一书

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出发,佛陀教导我们戒除邪淫,在家佛弟子过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从维护个人的信誉,维护社会的诚信,维护一个人的人格和品德出发,佛陀叫我们不要讲谎话,这包括四个方面,一不妄言,二不绮语,三不两舌,四不恶口,这四个方面的语言应该是诚信的语言

佛教丛林基本知识

,慈悲的语言,关怀的语言,和谐的语言。佛陀教导我们要戒妄语;从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做人做事当中,不至于出偏差,不至于走误区,佛陀教导我们要戒除饮酒,因为酒能乱性,酒对开发智慧是一种障碍,不能清醒的处理工作和人生问题。

从以上五方面出发,佛陀就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作为在家佛弟子的行为准则,我想这五条不仅是佛弟子应该遵守,也是国家法律的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信了佛以后,皈依三宝以后,或者自觉地受持五戒,或者说暂时还有困难,比如工作上的困难,家庭生活上的困难,还不能受持五戒,但我们至少要懂得五戒的精神,在生活上逐步地去实现,为将来受持五戒打好基础。

二、受持五戒的方法

佛陀对在家弟子特别慈悲,特别宽容和期待,如果五戒不能全部受持,可以分多次受,可以分一次,二次,三次乃至五次受。佛陀对我们在家弟子这种期待的精神,寄予慈悲关怀的精神无以复加,大家不要因为受戒而给自己造成精神上的压力。今天传授五戒,大家可以一起随喜,完全不能受持五戒的居士,在我问能持否时,就不要表态,如果有人认为五条戒都可

认识佛教知识的词语有什么

以守,那就表态能持,如果有人觉得可以受持其中的几条,那就对能持的戒表态说能持,不能持的就不要表态,有选择地来

禅寺的佛教知识讲解图

受持五戒中的某几条。

三、修行的方法

我们修行生活禅有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四句话可以说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法门,按这四句话来修,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落实,都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可以落实,所谓何处青山不道场,处处都是道场。你们的办公室就是道场,你们的家庭同样是道场,坐在汽车上那也是道场,处处是道场,处处好修行。赵州和尚有一首诗就写到“青山何处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既然处处是道场,何必去朝五台山,何必去朝山拜祖。如果你真正把办公室当作道场,把工厂当成道场,把家庭当作道场,你的修行处处可以落实,希望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jinghuifashi/2613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戒-五戒的精神与实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73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