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7 05: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

佛教知识一问一答纯字幕

命的根本。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我们生命的根本,已经远离太久了,已经找不到我们自己原来的家,这是我们修行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在智者大师的判教当中,他把大乘佛教的修学,分成三个次

人生短暂佛教的知识

第:

第一、是修学安乐道:我们刚开始皈依佛门,我们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甚深广大的,我们相信因果丝毫不爽,依止这一念的信心,开始积集善业,做很多护持三宝的慈善事业;那么在这阶段当中,主要是一种业力的修学。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缺乏智慧的观照,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虽修善业,心不安稳。

就是我们修了善业以后,我们总觉得弟子心不安,我们会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在修善业的时候,你依止的是一个攀缘心。攀缘心的特色,我们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个阶段当中,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我们透过这样的善业,可以成就来世暂时的安乐,所以智者大师把它判做安乐道。

第二、慢慢的学佛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就从安乐道转上了解脱道。我们开始很慎重的学习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慢慢的开启心中的智慧,我们遇到人事的时候——回

佛教知识带你认识神

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随外在的环境而转,开始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那么这时候我们心开始安定了,外在的因缘不管怎么变化,它只是我一个生命历练的所缘境而已,智者大师把它判作解脱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开始走上了出世的圣道,他内心圣道的力量开始生起了;因为他懂得回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来息灭他心中的颠倒想。

第三、从解脱道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进一步从解脱道再趋向于菩提道,开始依止一念心性从空

讲解佛教知识的书籍

出假─广度众生,成就万德庄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楞严经的定位,就是一个解脱道的法门。为什么要研究楞严经?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必须把过去凡夫的世界,提升到圣人的世界——转凡成圣。

它的一个关键点就在首楞严王三昧,看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开始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我们一个人能够成就圣道,跟你所修的善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只是一个助行、一个资粮力而已。你要能够成就圣道,你要找到圣道的因,你要找到真实的因地。

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你今天拿沙去煮饭,放在电锅煮了很久,它叫做热沙,它煮不出饭。为什么?因为沙非饭本,你要煮饭,你要拿米去煮。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还找不到圣道真实的因地,我们不可能有圣道出现,我们不可能有临终的正念出现!

虽然我们相信了三宝,也积聚了一些善业,但是我们还活在自己的妄想中,这个妄想是一个虚妄的因地,不可能产生真实的功德。所以这个首楞严王三昧,不管你是走圣道门的,或是走净土门的,你想要成就一种坚固的临终的正念,你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大乘佛弟子必修的课程。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624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61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