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
她原本在人世间的时候,是一
又者,在经论里面这么说:佛弟子要生天,受佛的戒法之后生天,天的寿命尽的时候,辗转在诸天当中受天乐;乃至后生人中,大姓家中生,究竟因为这样的善根因缘,能够成就涅槃。要是说造作平常的善法,不是佛弟子,他修世间的十善业,生天之后,天福享尽,直接就入三恶道,有这样的差别。
我们讲提婆达多,在《大方便佛报恩经》里面讲,提婆达多他虽然造逆堕落了,但是很快就出来了,为什么?源于他最初皈依三宝,有三宝,皈依三宝的功德的救护,虽然堕落,但是那个果报很快就结束,就出来了。这个就谈到最初的皈依、受戒那个心,所以这个地方讲戒,戒法跟善法它的差别。
有的人认为我不用受戒了,我就是这样发好心利益人家,这就是了嘛!为什么要受戒?我们看这个文里面所讲的道理,《业疏》云,这是属于卷十五第三十六页,说:“问:一切善作尽是戒否?”在还没有受戒之前,所有的一切善法的造作,平常所讲的世间的十善业,这完完全全是
这戒善,是不是?底下回答说:“律仪所摄善作名戒。”要是我们发了一念的好心,受了这个律仪,受律仪而得了戒体之后,你再去造作这个善业。由你前面受戒,发心受戒所摄持,你这一些善业的造作,就叫做戒,是由戒法当中所生起的善法。
譬如说不杀生,这个不杀,是由我们最初的发心,我们在三宝面前,我尽形寿,下至蠢动含灵,上至诸佛菩萨,我都不杀。所以你在遇境逢缘当中,你远离了杀的过失,这个就是戒。不单世间的善法,是戒善。“自于十业”,至于其余的,未受戒前所作的十善业,“但单称善,不名为戒”,但是单独称作是善法,而不属戒法所收摄的。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624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