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7-26 14: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完全是要依止圣教量来

佛教基本知识课程

了解的。身为一个生命的根源,蕅益大师对第八识有一个非常扼要的描述,他说:“只是现前一刹那法,望前名果,望后名因。”我们的生命是错综复杂的,但是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当中,有一个根源,简单的说,我们的心就是一刹那,“只是现前一刹那法”。

这“一刹那法”,它对望过去来说,它是一个果相,说它有累积你前生的功能,或者说有累积你前生经验的一个能力,所以它相对过去,它是一个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今生,有些人很容易持戒,有些人喜欢修禅定,有些人喜欢修智慧,有些人内心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等流习气,就是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今生的生命是继承过去无量生命的经验。

说这个水流,你前面的水流倒了白色的墨汁,到了下面就是白色的;你以前曾经不断的做过某一件事情,今生很习惯的就会去做这件事情,“望前

知乎佛教知识

名果”。这就解释为什么我们只有短短几十年的经验,而我们的内心为什么会这么错综复杂,其实我们已经累积过无量生命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都在内心的深处保存着,就是“望前名果”。虽然“望后名因”,我们不断的在累积过去的经验,但是你今生也可以加以修正,你今生的戒定慧对你内心的功能,也能够作一个调整。

你今生的修正,我们对于过去的功能,你有二个选择:第一个随顺,第二个对治。你今天一个念头起来,你随顺它,不管是善是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6

恶,你就加强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在你内心当中,它的势力加强。第二个你采取对治,这个功能在你的心中就会减少,就是这样子。就是所谓的“只是现前一刹那法,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所以严格的来说,我们的生命,如果是详细的深观,生命没有所谓的过去跟未来,这些都是戏论。什么叫生命呢?就是顿生顿灭、顿生顿灭,就是当下、当下、当下、当下。每一个当下,你都继承前面的功能;每一个当下,你在功能现前的时候,你采取随顺或对治,你的心识的根源就不断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源。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根源,你就知道怎么修行。

所以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强调:“研真穷妄,名之为学。”你要学习佛法的重点,在于了解生命的真妄,什么是真实的功德?什么是虚妄的根源?而不是一股脑的断除、或者一股脑的随顺,这都不对。你要知道你内心的状态,有些功能要保存的,它跟你未来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有密切关系的;有

佛教青春知识视频

些功能是应该破坏的,你才能够善知取舍。这就是我们愿意花很多时间来学习经论、来研真穷妄,了解生命的内心世界当中,哪些是要消灭、哪些是要保留的,你才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qita/2654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望前名果,望后名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36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