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感念施主恩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感念施主恩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们更要念他们的恩。
想想我们出家人在寺院“安坐受食”,安坐在斋堂里面受这个食,如果你还要分别:怎么今天吃得不行呢?怎么没有好菜呀?怎么
然后指衣服方面。这也是贫穷的人,人家在家里“纺织不已”。这个妇女在织布机面前抛梭,一线一线地来织布,一年到头,起早贪黑,不休止地在织布。织完布,她还要到集市上去做贸易,卖点钱来换点其他的生活资料,所以自己都不敢穿新衣服,自己都是穿很破旧的衣服。而且还把这个衣料供养出来。然而我等出家人穿得平平整整,而且还不止一件,还有多余的衣服。那你想想,人家织布的人都没得穿好衣服,你这一念惭
那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都给我们示范,那是百衲衣,不是穿旧了就不要的,要穿旧了能缝补就缝补,补丁上添补丁,就叫百衲衣。那一件衣服穿几十年,甚至穿一辈子,这才是爱惜呀。那出家人不能说像电影明星一样的,也有若干件的衣服,今天穿一件,明天穿一件,一个礼拜穿,还没把自己的各种颜色的衣服穿完。那你就不行了,要知道爱惜。
再讲这个贫穷的家庭“荜门蓬户”。他的门都是用竹子、用枝条来编成的门,他的门户都是用蓬草来编的。这个荜门蓬户就说明他住的是非常简陋的房子。这样的施主一年到头都被这个生存的压力所困扰,而且他贫穷的命运,可能尽这一辈子都是很贫穷的。相比较,我们在寺院住的是“广宇”,广大的殿宇;“闲庭”,还能够有散步的,像花园似的环境。没有生存的压力,“优悠卒岁”,一年到头没有为衣食去发愁。
那这样思惟,以这些施主的辛劳来供我们的安逸,我们这一念心能够安宁吗?将他人的这个利益来滋润自己的身体,这于道理上能顺吗?所以这一说,那真的是,这是一个大问题呀!所以从中要深知施主对我们巨大的恩德,我们一定要去报恩。那怎么报恩呢?就是要发大菩提心。“悲智双运,福慧二严”,这样成佛来度这些施主们。
原文出处:http://www.fjwk.net/qt/daanfashi/2672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感念施主恩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感念施主恩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6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