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神论」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泛神论」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
2020-12-27 10:40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
泛神论是流行于16世纪到18世纪的西欧的一种哲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神即自然界。它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沙等。前者认为。“自然界是万物之神”;后者认为。“上帝就是自然”。而恩格斯则认为。泛神论本身是基督教的产物。恩格斯的这个结论只是对基督教盛行的欧洲情况的概括。因为在亚洲。泛神论也是佛教的产物。在佛教盛行的中国。唐代天台宗湛然的泛神论就是这样。湛然提倡“无情有性”说。把秭稗、瓦壁、尿溺、虚空都说成是有佛性的。这与西方的泛神论主张“神存在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已无本质的区别。只在具体的某些说法上有所不同。 (一)布鲁诺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布鲁诺把宇宙、自然界与神等同起来。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都认为物质(质料)是被动的、不定型的、否定的本原。物质自身不能形式化。必须借助于上帝所创造的形式才可以使物质具有形式。布鲁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而且自身在运动变化之中。他说。组成物质的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实体“单子”。物质和形式也是不可分的。如果没有物质就没有形式。一切的形式都在物质中产生和消灭。布鲁诺把存在于物质之中的形式叫做“世界灵魂”。它是“普遍的物理的作用因”。是第一的能力。这种普遍的世界形式充满一切。照耀整个世界。并知道自然产生万物。它产生万物。就像人们的理智产生观念一样。这种普遍的世界形式(世界灵魂)。“使物质承受了所有的形状、塑造并形成万物。使万物处于这么一种惊人的秩序中……”宇宙就是这样在物质与形式相互作用之下运动发展的。从宇宙的形式作用于物质而发生变化来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生机。这就是布鲁诺的“万物有灵论”。亦即“生机论”。这种万物有灵论表达了宇宙是它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它并不需要借助外力和外因。布鲁诺认为。普遍的形式作用于物质既是内因。也是外因。因为宇宙这样运动、发展、变化。所以宇宙是产生者。又是被产生者的宇宙与被产生者的宇宙是辨证的统一。布鲁诺借用了两个经院哲学中的术语来表达他的这个辨证的宇宙观。把产生者宇宙叫做“能生的自然”。把被产生的宇宙叫做“所生的自然”。 从布鲁诺对物质(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宇宙发生等解释来看。他已经排除了神(上帝)对自然界的创造和支配。把神归结于自然界本身。诸如“世界灵魂”、“万物有灵”等。都是指
佛学常识禅宗六祖惠能漫画
自然界本身。 “实体”论是斯宾诺莎哲学的主要成分。他在实体论中保留了“神”这一名称。甚至声称人也“参与神性”。使得自己的哲学具有泛神论色彩。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独立自在的。不依赖他物而存在;“实体”下了定义之外。还对它作了四点具体说明: 第一。实体在数量上只有一个。因为。假如存在心灵、物质两个实体。那么在给这两个实体概念下定义时。就要分别借助于另一个概念:心灵不是物质;物质不是心灵。但这样做。与对实体所下的定义是相违背的。既然如此。就只能存在一个实体。而不存在多个实体。 第二。实体是“自因”。这就是说。“实体不能为任何的东西所产生”。其产生“必定是自因”。因为实体如果为别的东西所产生。那么。它就不是存在于“自身内”。而是存在于他物内了。这同实体的定义也是相矛盾的。故实体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只能在自身。即“自因”。 第三。实体是无限的。因为有限就等于受别的东西限制。而这样一来。就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从而不再成为实体了。 第四。实体是永恒的。这也是自明的。因为实体既然不为别物所产生。其存在的原因在于自身。它的存在就不会有开端。就必然是永恒的。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一书中。经常把实体称为“神”(上帝)。有时又称为“自然”。在他的著作中。“神”和“自然”两个术语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都是表示作为万物存在的原因的实体。 人人必须承认。没有神就没有东西可以存在。也没有东西可以被理解。因为没有人不承认。神不仅是万物生成的原因。而且是人们所常说的万物存在的原因。 斯宾诺莎虽然使用了“神”、“自然”这两个在通常意义上对立的术语。但“神”这一术语在他这里并不具有传统的宗教神学上的意义。不是有人格、有意志、干涉人间的精神性存在物;他恰恰极力反对这种传统宗教意义
佛学常识口试比赛题
上的神。而把神看承是自然界本身。主张神亦须遵照自然:“神根据必然性而认识自己。也根据同样的必然性而动作。” 可见。斯宾诺莎虽然坚持唯物主义。但却以泛神论的形式出现。 (二)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 湛然思想最有特色的是“无情有性”说。认为瓦石之类不能闻法、不能发心修行的无情之物也有佛性。 佛性。本来就是个虚而不实的东西。但却是佛教的中心问题。因为它是对佛教的信仰和修行的前提目标。它要回答的是: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仅仅是有情的人有佛性呢。还是任何无情的事物都有佛性?在有情的人当中。是一部分人有佛性。还是人人都有佛性? 关于佛性。印度佛经说法不一。大乘佛教以前。除了佛陀和弥勒等外。不说有其他人成佛。《涅磐经》上说。佛想给尼拘陀树授记。但因它是无心之物。故不能授记。可见该经是主张植物、矿物等无情之物是没有佛性的。除《法华经》外。其他的经典都认为声闻不能成佛。《大般泥洹经》认为一阐提也不能成佛。《入楞伽经》、《佛地经论》等法相宗所依据的经典。在成佛问题上。列出五种天性(五性)。认为其中声闻定性、缘觉定性的人虽能入涅磐。但没有佛种。所以不能成佛。至于一阐提。则绝对不能成佛。 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南朝。佛性问题已成为一个争论十分尖锐的问题。佛教新派竺道生孤发先鸣。提出了“一阐提人得成佛”的主张。他在《维摩经注》中提出了“佛性本有”论。认为佛性内在地、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所以一阐提同样有佛性。到了隋代。三论宗的吉藏在他著述的《大乘玄论》中。把当时有关佛性的说法总结为十二家。他的同门慧均著述了《四论玄义》。该书认为当时关于佛性之说。根本之说三家。枝末之说十家。共计十三家。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佛性之争的激烈程度。 到了中唐。法相、华严、禅等诸宗名僧辈出。各阐宗风。相比之下。天台宗却显得很不景气。湛然为了振兴天台宗。在佛性问题上大胆地提出了“无情有性”说。湛然在他问答体的《金刚鈚》中说:“客曰。……而云佛性。非谓无情。仁者何独言无情有性耶?余曰。古人尚云一阐提无。……然教分大小。其言硕乖。”“无情有性”之说便是由此问答而展开的。 湛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佛性的具体表现。佛性应包括一切的存在。虚空也是一种存在。所以也不例外。他反问道:“虚空之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瓦石等耶?”这是说。虚空、墙壁、瓦石等都有佛性。不应该把它们排斥在有佛性的行列之外。他还借用水和波的关系比喻佛性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则无有无波之水。未有不湿之波。在湿讵间于混澄。为波自分于清浊。虽有清有浊。而一性无殊。”佛性本身没有差别相状。但不能反过来说有差别相状的事物没有佛性;佛性随缘化为无情万物。无情万物中都含有佛性。“一尘一心。即一切生佛之心性。何独自心之无耶?”一草一木、一砾一尘、一纤一丝。每一客观事物都是佛性的表现。是佛性的外化、自然化。既然佛性遍于万事万物之中。无所不在。不隔有情、无情。“彼此无碍。彼彼各遍”。所以一切都能成佛。连虚空也不例外。 湛然的“无情有
佛学基本常识与仪轨
性”说遭到了华严宗的非难。华严宗的法藏根据《大智度论》认为。真如在“无情”中但名“法性”。即无智慧性可言。在有情内方名“佛性”。指责湛然立论没有根据。湛然反驳法藏这样提问题是“迷名而不知义”。是站在“小宗”的立场上看问题。不懂得“大教”(大乘)的佛性就是真如的异名。他认为: 是则无佛性之法性。容在小宗;即法性之佛性。方曰大教。故今问子:诸经论中法界。实际、实相、真性等。为同法性在无情中。为同真如分为两派?……故《佛性论》第一云:佛性者。即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当知真如即佛性异名。 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显然是受《大乘起信论》思想的影响。他在《始终心要》里说:“含生本具。非造作得也。”认为一切众生天然本具“真如佛性”。他在《金刚鈚》里说:“故子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故万法之称。宁隔于纤尘;真如之体。何专于彼我。”就“真如缘起”论来说。无情有性是言有据、合乎逻辑的。既然真如遍变一切。生起万事万物。无情的万事万物当然也具佛性了。 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把佛性自然化。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佛性。这种思想与西方的“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已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三)东西方泛神论的区别 布鲁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与湛然的泛神论。除了质上的相同之外。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一。从哲学上划分。他们所属的基本派别不同。从哲学形态看。泛神论属于折衷主义。它的特点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泛神论没有唯物主义泛神论和唯心主义泛神论之分
伊索寓言佛学常识
。但对持泛神论观点的哲学家。可以
佛学常识图解
是唯物主义的。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恩格斯把不同哲学基本派别的斯宾诺莎、谢林、黑格尔以及卡莱尔都归为泛神论者。虽然布鲁诺、斯宾诺莎、湛然都是泛神论者。但前二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第二。立场、观点不同。布鲁诺、斯宾诺莎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迫于当时的封建势力。所以披上泛神论的外衣宣传唯物主义。他们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物质)去取代神(上帝)。限制、排除神对物质世界的作用和干预。所以在本质上他 们是无神论者。而湛然自觉地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是为了扩大天台宗的影响。为了使佛性具有普遍性、囊括宇宙、统贯天人。才提倡“无情有性”的。因此。湛然的泛神论是一种不自觉的思想。湛然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有神论者-僧侣。 第三。布鲁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是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的产物。他们指的“神”是创造世界、决定世界的全智全能的上帝。湛然的泛神论。是东方佛教文化背景的产物。他讲的“佛性”。又叫“佛种”。不是指人格化的神。而是成佛的可能性。带有一种“本性”、“种子”、“基因”的味道。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7523/
以上是关于「泛神论」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泛神论」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三、从西方的泛神论看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