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受地震危害 云南永宁扎美寺亟待抢救和保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受地震危害 云南永宁扎美寺亟待抢救和保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受地震危害 云南永宁扎美寺亟待抢救和保护
丰财园在线云南讯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发生5.7级地震,永宁乡这一神奇美丽的摩梭人聚居地成为重灾区,扎美寺也遭受重创。
扎美寺,地处永宁乡西北的古尔山麓,与美丽的泸沽湖相距仅10余公里,是滇、川、藏三省(区)摩梭人和普米族聚居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现任住持关加益喜活佛介绍,扎美寺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去年底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今年5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考察扎美寺,对寺院长期以来护国利民、服务信众、服务社会,以及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肯定,勉励僧人爱国爱教,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6月24日的宁蒗地震,使扎美寺严重受损,佛像损坏,墙垣倾圮,亟待恢复性抢救保护。
扎美寺:“涅槃道路”上的佛寺
扎美寺所处的云南永宁是川、滇交界之地,藏语称之为“答蓝”,意为“到涅槃的道路”,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和普米族世代与藏族毗邻杂居,深受藏传佛教影响,从宋末元初藏传佛教萨迦派和噶举派先后传入永宁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居住在永宁的摩梭人、普米族皆笃信藏传佛教,在1956年以前,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儿子,至少会送一个到寺院去当喇嘛。藏传佛教及其文化浸润着永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至今依然是家家有经堂,村村有玛尼堆。
扎美寺最初由明代西藏噶玛巴活佛创建,原属噶举派(白教)寺院。相传白教祖师噶玛巴巡视西康途径永宁,得知寺之所在地摩梭语为“扎美戈”,恰巧是藏语“和平”之意,便决定在此建寺。后来摩梭人称扎美戈寺为“吉拉米柯”,藏族人称“答蓝甘丹土登德吉林”,汉族人称“刺罗佛殿”。
扎美寺占地2.4万平方米,主体
扎美寺的住持活佛一直由摩梭人担任。前任寺主罗桑益史活佛,1929年出生于宁蒗县永宁摩梭阿氏土司家庭,系永宁土司总管阿云山之子。3岁时被认定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甘丹赤珠植美第四世活佛转世灵童,是藏传佛教传入永宁地区700多年以来,被西藏圣地寺院——哲蚌寺认定的唯一一位摩梭转世活佛。他在哲蚌寺修持显宗和密宗,经过经师推荐、辩经考试,1955年获取了格西学位,在僧俗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罗桑益史活佛于去年圆寂。现由其徒弟关加益喜活佛住持扎美
严重受损的扎美寺
“6·24地震”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宗教、文物、城建等相关部门迅速赶到实地调查受灾情况,发现扎美寺内局部地基下沉,导致部分建筑变形,成为危房,寺内主体建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大殿、强巴殿、长寿殿、护法殿以及玉佛殿等主体结构受损,墙体开裂严重,屋顶琉璃瓦大部分被震落,精美绝仑的壁画或被撕裂、或是斑驳,殿内佛像在地震中坠落损毁的更是严重。
寺院内受损最严重的是强巴殿。强巴殿位于大殿左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美寺管委会正计划将这座融合藏、普米等民族以及摩梭人传统风格的清代建筑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地震却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震后的强巴殿外墙布满裂痕,殿内一尊10.2米高的强巴佛,原本手持如意宝珠,如今断裂脱落,只留空空衣袖,
据省市县三级城建部门实地考证,地震使扎美寺寺院围墙2/3倒塌,1/3摇摇欲坠;寺庙北大门墙体全部倒塌,东大门损毁严重;由僧人个人出资修建的101间简易土木结构的瓦屋僧舍受
曾经辉煌的扎美寺,是摩梭人和普米族宗教生活的中心,承载着他们的精神与文化,但地震重创之后断壁残垣,摩梭人和普米族唯一的藏传佛教古建筑强巴殿,以及那一幅幅流淌着民族记忆的壁画将面临消失,亟待抢救和保护。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20717179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受地震危害 云南永宁扎美寺亟待抢救和保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受地震危害 云南永宁扎美寺亟待抢救和保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