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天台止观禅修入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打坐」天台止观禅修入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天台止观禅修入门
2022-03-04 19:37天台止观禅修入门
总说
禅的修行方法。中国佛教的天台宗有调五事之要素。即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尤其以后面调身、调息、调心最为重要。其目的在于调理身心。关键则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为了方便禅修者快速入门。以下我便就这三要素。来谈修行禅定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是本人根据诸多资料整理出天台止观禅修入门。此法仅供禅修入门者使用。如果你对禅修有进一步的需求。或者想通过禅修达到精神的升华。还需深入经藏了解佛教的教义。
在调身方面。为使浮动的身心安定下来。盘腿是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说。盘腿可分为双盘、单盘、散盘。所谓的双盘。就是把左腿放到右腿上。再将右腿放到左腿上。相反亦可。佛教将此方法称之为全跏趺坐;单盘。则是将右腿放在左腿上或左腿放在右腿上。佛教称为半跏趺坐。对于无法双盘或单盘的人。则可以双脚交叉而坐。这叫散盘。选择好盘坐的坐姿后。将两手掌相叠。大拇指轻轻相抵置放于双腿之上。之后脊背竖直。可以让我们的五脏六腑运行畅通。两肩放松。可消除我们平时的紧张。收下巴、舌邸上颚、两眼微闭。大抵上。调身的阶段就完成了。调身是影响静坐的第一个部分。身体调的好。才能继而调息、调心。我们一般把这样的禅坐方法称为七支坐法。
一般而言。人的呼吸。与我们的身、心有很大的关系。气息反应出我们的身心状况。所以平稳的呼吸。是让身体、心灵平静的关键之一。调息。便是要让我们的呼吸。由粗重转为和缓细微。
所谓的调心。是静坐的主要目的之一
调身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是指打坐的坐姿。可是。除了坐姿之外。应该尚有行走、站立、躺卧等方法;在坐前与坐后。也当有运动及按摩的方法。乃至吃饭、解手。身体缺少运动。机能便易于老化和感染病痛。运动是使生理机能。由紧张以后的松弛。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及休息的机会。因
暖身运动
我所教的运动方法。做的时候。都只需两公尺见方或一个人身的长度。乃至仅能容身坐下及起立的一小块空间。就够了。而且不论男女老少。健壮衰弱。都可以安全地练习。
每次坐禅之前。不论有否有过经行或者行香等暖身运动。均需作下述的头部运动。坐下蒲团后。先将两手平置于左右两膝。勿用力。身体坐正。再做头部运动的四个步骤:①头向下低。再往后仰;②头向右倾。再往左倾;③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④头顺时针方向。向前、向右、上仰、左转。再逆时针方向。向前、向左、上仰、右转。每个步骤身体不动。肌肉和神经放松。各做三次。动作缓慢柔软。眼睛睁开。呼吸自然。头部运动的目的。在使头部血液减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动力;使头脑清新。渐渐宁静。
做完头部运动。把左右手掌放在丹田(脐下约三指)处。双手两拇指相触。成一倒三角形。深吸一口气。接著慢慢吐气并向下弯腰。双掌压小腹帮助把气吐出。直至气完全吐完。连续做三次深呼吸。做深呼吸的目的在使体内的浊气排出。换取新鲜带氧的空气。使血液循环顺畅。
2、七支坐法
做好预备动作。便可开始坐禅了。正统的禅坐方法。是七支坐法。所谓七支坐法是:
(1)双足跏坐──此有二式:
①如意吉祥坐──通常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②不动金刚坐──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这两种坐法。对于年长及初学的人。很难做到。初学的人如无法双盘。可改为单盘的半跏坐。只要将一只脚置于另一边的大腿上即可。左脚在右小腿下或右脚在左小腿之下均可。
(2)背脊竖直──腿盘好之后。挺起腰干。勿挺胸部。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颔压喉结。
(3)手结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轻轻相接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部腿上。
(4
(5)舌尖微舐上颚──舌尖舐在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则缓缓咽下肚去。
(6)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7)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的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了眼睛。心易散乱;闭起了眼睛。则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疲劳。不妨闭上一会儿。
二、调息
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稳。心情与呼吸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并且。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因为人体生理的动静以及心理的动静。与呼吸的气和息。有着依存关系。就原则的定义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种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渐渐地缓慢深长微细之时。称为“息”。由于息的力量。推动血液制造能源。由能源产生赋活生理机能的作用。称为“气”。当修行者感受到由气所产生的作用时。称为“觉受”。有了觉受经验的人。便会觉得坐禅对于他们。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惠了。
(1)、呼吸的方式呼吸的方式。大致上可分成四类:
1、风——在激烈的运动之时。或者刚刚做完激烈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时。呼吸的速度及强度如刮风。均不宜打坐。
2、喘——在感到恐惧、病痛、虚弱、兴奋、疲倦之时。心定情绪低落。心神昏暗。也不宜打坐。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静舒畅之后。始可打坐。
3、气——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听到呼吸声。此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速度。
4、息——此又可分为四等:
①鼻息:打坐时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与气不同者。是听不到呼吸声。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气及呼气。主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动。不得以注意来控制它。否则速度快了。会头晕。慢了会胸闷。如发觉呼吸有困难。例如
②腹息:仍用息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学时不宜勉强用控制及压气的方法。把吸入的空气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学打坐的人。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呼吸气必然自动地通过横膈膜而到达丹田。那时。修行者的身心。会突然感到轻松舒软起来。呼吸也越来越慢、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越来越充足。不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充足。渐渐地呼吸的自然律动。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以小腹取代了肺部的功能。
③胎息:胎儿在母胎内时。不用鼻孔呼吸。是以与母体相连的循环系统来呼吸。修行禅定的人。由于腹息的更进一步。便不用息孔呼吸。每一个毛孔。都可能成为呼吸器官。此时脉搏。若有若无。但其仍须仰赖体外的氧气来补给身体的所需。此时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体即是胎胞中的婴儿。
④龟息:动物之中。有的乌龟。寿命极长。甚至将其理入地下数百年。无饮食。无空气。也能继续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禅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不同于已死的尸体之处。乃在于不腐臭烂坏。其生理组织仍是活着的人。此便介于胎息与龟息之间。定力愈深。则愈近于龟息乃至住于龟息的状态。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自行形成了一个个别的小宇宙。以其体内的气或能的运行。自给自足。不必再从体外吸取氧气来供给体能的消耗了。
当然。初学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鹜远。操之过急。应该先把鼻息练好。再能到达腹息。已不错了。
(2)、调息的方法
调息的目的。在于调心。心即调伏之时。有没有呼吸的方法。便无关紧要了。
我所教的调息法有两类:
1、数息--数息也有数种不同的方法:
①顺数:又有两种。一是数出息。这是通常用的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出息的数目上。每呼出一口气。数一个数目。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反覆连续地数下去。数到心无杂念之时。身心便有异常愉悦的感受出现了。二是数入息。方法与数出息相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入息的数目上。由于通常人的呼气较慢。所以数出息。较易阻止杂念的入侵。
②倒数:当修行者。用顺数之时。渐渐变成机械化。心中把数数目变成了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行为之时。杂念便乘机活跃起来。所以不妨把数目倒过来。从十、九、八……而至一。③隔数:倒数又成了机械化时。不妨顺着数单数或双数。单数数到第十九。双数数到二十。也可以倒着由第二十起数双数或由第十九起数单数。
2、随息——当以数息的方法。修行到了杂念头渐渐减少之后。便可把数目省掉。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出与入上面。对于每一呼吸的出与入都明明白白。此亦可分两种:
①随鼻息:注意力在鼻端。感受呼吸的出入。不用注意呼吸到达的部位及处所。但要你达到呼吸与心相契相忘的程度就好。
②随息想:每吸一口气。便想:“一口吸尽千江水”。每呼一口气。便想:“一口吐出万里山”。将自己的身心。随着呼吸的出入。而与外在的山河世界。连接起来。打成一片。当你不是要你吸入的都是水。吐出的全是山。而是要你把内在身心和外在的世界。随着呼吸的出入而融和为一个全体。其实。这已是从调息的范围。跨进调心的领域中了。
三、调心
佛法被称为心法。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无一法不是教众向已身的内心用工夫的调心方法。佛法的总纲。称三种无漏之学。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禅定为修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础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果没有戒所规定的有所不得做起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态度。修定就无法成就;纵然有了成就。也会落于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规范的佛教教义。也是调心的基础方法;作为哲学理论的佛教教义。是由调心方法所得的结晶。本文的重说。则在于说明修习禅定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场而言。不可以说。惟有修禅定才是修道。只能说修禅定则确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调息为修定的入门。调心则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大德称之一。名为“天人调御师”。意即是他已是天及人类之中的一位将心完全调伏和驾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类之中最能帮助众生调摄身心的一位大师。从修禅定的方法而言。调心可以用如下的数类观想:
1、观想身外的东西——挑选身外的任何一物。作为集中心念的对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为转变心念的对象。前者如月观及日观。后者如因缘观及不净观。
2、观想地、水、火、风的功德——将自己的心。观想成地、水、火、风的任何一种功德。化除烦恼妄想。进入凝然不动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能化腐朽为神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长一切。然其本身始终寂然不动。水能洗净诸垢。汇百川成大海。滋养万物;变化万象。而又不争功、不诿过。
3、以身体的官能接受身外的对象——用眼看颜色及形色。用耳听各种声音。用鼻呼吸。用舌舐上颚。用身体感受粗细及冷暖等。其中以用鼻呼吸的方法最基本有效。眼睛看及耳朵听。最好要有老师指导得法。始能安全有效。舌舐上颚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全身的部位太多。初学时不易用上力量。仅以观想冷暖或热的感受。也容易发生不能调和的毛病。
4、观想身内的五脏——中国的道家用金、木、金、火、土的五行代表五脏。所作的五行归一而观想丹田的方法。或以五行相济相生的方法。导引脏器的功能。增长肉体的健康。印度的瑜伽所说的六个或七个灵球(Chakras)。也是以五脏为主的观想法。
5、观想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观想眉心、鼻端、脚心等。初学打坐的人。若没有明师指导。大概只能以修数息法来调心。也可以用随鼻息法。为了安全可靠起见。最好还是由已有经验的人指导。至于其他各种如上面所介绍的方法。若未经有经验的人指导。最好不去摸索。所以本文也未作明细的说明。这是技术的问题。仅靠书面的叙述来练习的话。是不够安全的。我在美国所教的初级班。仅教一或两种调心法。上完中级班。可能已学到六或七种调心法;但是能够每种都学得有效的人。并不多见。原因是打坐的基础不够。光学方法没有用处。学了若不勤练。也没有用。练习之时。发生了困难。有的可以自知解决。有的则必须老师指导。始能克服。
四、调心的历程
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两种极端的状态之下:精力充沛之时。思绪极多。不易安静。更不易凝定。否则。在无事可做之际。就不会感到寂寞无聊。在精力疲倦之际。便会陷于困顿、陷于晦暗、昏沉呆滞。否则。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就不会需要睡眠。前者病在散乱心。后者病在昏沉心。此两者是修习禅定者的大敌。轻微的昏沉。有法对治。比如睁大眼睛。注意力集中于眉心等法。用之可以见效;重昏沉则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乾脆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大多数的调心方法。是用来对治散乱心的。我将调心的历程。分作七个阶段。以数息作例子。用符号来表示其心态如下:
1、数呼吸之前。没有集中心力的对象。心念随着现前的外境。或回忆过去。或推想将来。不断地、复杂地、千变万化地起伏不已、生灭不已。
2、数呼吸之初。
3、数呼吸之时。数自己能连续不断达十分钟以上。但是仍有许多妄想杂念。伴着数息的正念。
4、数呼吸之时。正念不断。杂念减少。偶尔尚有妄念起落。干扰正念的清净。
5、数呼吸之时。虽有清净的正念。不再有任何妄想杂念。但仍清清楚楚地知道。有能数呼吸的自我、有被数的呼吸、有用来数呼吸的数目。实际上。虽到如此的心无二用之时。依旧至少还有三个连续的念头。同时活动着。6、数呼吸。数到把数目呼吸都忘掉了。感到身、心、世界内外间隔没有了。人、我对立的观念没有了。客观与主观的界限没有了那是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美妙得无法形容的存在。那是充满了力量和愉快的感受。至少尚有一个念头在。也唯有到了此时。始为与定相应的现象。
7、数呼吸。数到身、心、世界。全部不见了。时间与空间都粉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感受消失了。进入了虚空寂静的境界。那是超越了一切感觉、观念的境界。我们称之为悟境。没有符号能够表示。一切语言、名字、形相。到了此处。均无用武之地了。以上七个阶段。第一是散乱心。由第二至第五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第六第七是定境与悟境。若细论。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学家。乃至艺术家。都能多少体验到的所谓天人合一和与神同在的冥想。
五、杂念、妄想、念头
从修行禅定者的体验而论的妄想、杂念与念头。也大有分别说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杂念。可有两类。一是粗重的。一是细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杂乱无味而且不连贯的。名为杂念。有条理的则名为妄想。细弱的之中。又有容易察觉在动而未必有意味的一群波动。仍称妄念。以及非在相当宁静时不易察觉的一个一个的波动。任何一个波动。都无法代表任何意味的。便称为念头.其中的念头。起灭极为迅速。坐禅工夫相当好的人。能够发现在一秒钟间。有十来个念头。对治杂念的妄想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你发觉你有杂念妄想时。那个杂念妄想已经过去。不要再为它而烦恼。勿怕杂念妄想打扰你。如果你老是为着杂念妄想之像五月的苍蝇。挥之不去而烦恼。那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杂念妄想。应该知道。当你能够发现你有很多的杂念妄想之时。正可说明你在调心的工夫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收获。
初学禅坐的人。如果勉强坐太久。身体上尚未调整。可能很容易因为身体的酸麻涨痛而产生退却。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宜。禅。是生活的适应方式。是精神生活的另一领域。禅坐。有助于我们生活上烦恼的减少。甚至减少面对现象所产生的颠倒妄想。透过禅修。更可得到许多的利益。如消除压力、身体健康、甚至增长智能。对世间能不迷不悟。解脱自在。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81523/
以上是关于「打坐」天台止观禅修入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打坐」天台止观禅修入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