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物-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5-29 15: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物-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物-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

丰财园在线甘肃讯 2012年12月31日,泾川县城关镇政府在城关镇贡池村抢修道路时,在距地表约2米左右处发现一处窖藏。省文物局接平凉市文物部门报告后,指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赴出土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将有关情况以电话形式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近日从省文物局获悉,曾出土安奉佛祖舍利五重套函等重要文物的甘肃泾川大云寺遗址再次发现造像窖藏及疑似地宫等重要佛教遗存及出土文物。

据介绍,佛教造像窖藏坑开口距地表1.50米,南北2.40米,东西1.90米,坑深1米;坑内造像包括石造像

中国的佛教入门知识大全

以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经幢等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共240余件(组),大体分三层摆放,大型造像佛头整齐排列,小型造像放置于四周;出土造像多残损,造像形式有单体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造像题材有立佛、立菩萨、弟子、天王、二佛并坐、维摩文殊等,造像多表面施彩;大型立佛像高度多在1.4米至1.7米之间,小型造像高度多在0.2米至0.5米之间;出土造像时代为北朝、隋、唐、宋,以北朝至隋唐时期居多,可以判断该窖藏坑为宋代所埋。

此外,发掘清理中,在窖藏坑东侧发现一座疑似地宫遗存,东西1.95米,南北0.85米;出土陶棺(长0.45米)一具,内有木匣;陶棺东侧出土铭文砖一块(

佛教禅修知识讲解大全集

边长33厘米、厚5厘米)。铭文内容主要讲述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龙兴寺僧人收集并埋葬佛舍利的过程,说明宋代时称龙兴寺;初步判断可能为一处地宫遗存。在窖藏坑北侧还发现一处穹窿顶遗存,有待下一步清理发掘。据悉,此次发现的佛教遗存窖藏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内,1964年曾在该区域发现地宫,出土安奉佛祖舍利的唐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等重要文物;根据舍利石函铭文可知,唐代此处应为大云寺。

大云寺:
1402年前的公元601年10月,隋文帝杨坚以印度的护法王(佛教称为转轮法王)——阿育王为榜样“弘法护教”。阿育王所建的84000塔,是在同一日修起的,于是,仁寿元年(601年)6月13日,在隋文帝60岁生日的这一天,下诏在30州建30座舍利塔供养佛舍利。当时的泾州属长安门户,京畿之地,14粒舍利于公元601年10月由高僧送到泾川

佛教中的善知识是指什么

,在大兴国寺建地宫,置函,供养。公元690年9月9日,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神圣皇帝”。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武则天称帝受到各方面的反对和阻挠。武则天对以女性经

佛教基础知识34页

变故事为主题的《大云经》很崇敬,于同年7月将其颁行天下。公元690年10月,武则天又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并总遣千名僧人,到各地讲解《大云经》。泾州大云寺选在在大兴国寺遗址上建塔立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女皇敕建大云寺之举恰与佛祖舍利相遇,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巧合,于是请金银器制作大师,选宝石珍珠,做成铜、银、金棺椁,以硫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镌刻清楚朝代地点数量,入砖筑地宫,建塔立寺。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301314277.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物-甘肃大云寺遗址近日再次出土重要文物;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815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