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5-06 03: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

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
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

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宗教场所承担着传播宗教文化、净化人心的重要作用。为此,本刊特开设“中华名寺之旅”系列报道,以游览者的视角,多层面、多角度地带您走进灿烂的宗教文化。

记者:龙泉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留下了哪些宝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学诚法师:龙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这里历史上佛教就非常兴盛,有很多山洞、寺院等修行场所的遗迹。龙泉寺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跨院现在还有辽代大殿地基的遗址,青石柱础,历历可数,院里影壁上“南无阿弥陀佛”的题字是印光大师所书。寺里有两棵银杏和古柏都已有千年树龄。金龙桥是北京地

佛教细节知识大全图解视频

区寺庙里最大最古老的石桥,首任方丈继升老和尚募化三年才修建完成。老和尚的塔就在寺东面,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佛教讲“法赖人弘&rd

佛教长寿的理论知识

quo;,所有的佛法需要靠人去弘扬、去传播。佛教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了历代祖师大德的心血,也策励我们佛教徒为佛教的弘扬与优秀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的力量,无愧于时代赋予中国佛教的责任和勇敢担当。

记者:2005年,您任龙泉寺方丈时,龙泉寺还鲜为人知。十年过去,现在龙泉寺每年的游客达到百万人之多。十年巨变。您认为现在龙泉寺的吸引力在哪儿?

学诚法师:寺庙里的环境比较宽松、祥和、没有竞争,人们到寺庙里来,到斋堂用餐,乃至在佛堂里诵经、拜佛、参加法会,都能够感受到佛教里积极、健康、正面、善良、智慧、慈悲和有益的内容。龙泉寺每天都有各种佛事的安排,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用功和成长。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对佛法能够喜闻乐见,我们有动漫中心,还有弘宣部、文化部、慈善部,做了很多的事业。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平台和渠道。通过这些平台和渠道,能够凝聚很多人,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并体会到佛法的内涵和智慧,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化解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龙泉寺既不是离现代人的生活很遥远,也不是社会上非常时髦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用现代人和现代文明所接受和欢迎的方式传播佛法,展现佛教的传统。

记者: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浮躁之风难免,一些人开始走向寺院,寻求慢节奏、静生活,您认为寺院文化的哪些内容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学诚法师:佛教寺庙及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给人宁静、安详的感觉。从寺院建筑来讲,比如法门寺,是唐式建筑,很多寺庙里的设施、安排、布局也都带有文化的气息,清净庄严的环境,能够感染人心。出家人的服饰,是古典服饰,两千多年来都是这个样子;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早起、早睡,而且我们每天念经、做早晚功课、在斋堂过堂用斋、庆祝佛菩萨圣诞等。这些都是一种文化传统,能够起到稳定身心的作用。

但佛教更注重从内心找原因,通过“戒、定、慧”三学来帮助人们提升生命境界。戒学,重在规范人们的感官世界,使人们在享受各种物质生活时能有所节制和自我约束,这是走向精神自由和富足的必经之路;定学,重在回归人们内心的宁静;慧学,则重在启迪内在的智慧之光。佛教的这些认知及实践体系,都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净化身心、获取幸福、安稳的指引。

记者:据了解,龙泉寺在传播佛教文化上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改藏经阁为龙泉图书馆,向大众开放,比如举办禅修班等,向大众传播佛法,这些,是不是寺庙文化的内容?与传统的寺庙文化相比,您认为近年来寺庙文化有了哪些新的内容和特征?

学诚法师:传统的寺庙诚然是出家人用功办道的场所,但它在历史上也曾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扮演

佛学常识100

着学术机构、教育场所、慈善机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多重角色,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志士与社会大众。

当今时代,佛教寺庙也在积极探索佛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新途径,把佛教慈悲、平等、圆融的智慧,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递出去。比如,现在很多寺庙举办禅修班或夏令营等活动,广泛接引社会大众亲身体验寺庙的生活和文化,并用现代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诠释佛法,进行交流和互动。也有很多寺庙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凝聚了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行动中来,传递佛教的正能量。因而寺庙文化也更具现代气息,更加开放和主动。

记者:在一些人看来,去寺院是祈福、许愿,而事实上,寺院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尤其是一些千年古寺,是灿烂佛教文化的历史呈现。以龙泉寺为例,寺院是如何保存和呈现这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丰富佛教文化的?

学诚法师:佛教寺院的建筑、典籍、梵呗、晨钟暮鼓、礼仪、饮食、服饰、修行生活方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佛教冷门的知识

内涵。一代又一代的出家人、信徒身体力行地实践、传承和发扬,才会使佛教文化枝繁叶茂,流传千古。在龙泉寺,现在也还保持着这种最传统的修行和生活方式。比如龙泉寺规定凌晨四点起床,晚九点半休息,起居规律贴近自然;个人生活崇尚节俭,出家人除了拥有衣物和书籍等必备的生活、学习用品外,尽可能降低对物质的要求;开辟“大地心有机农场”,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残余食物用作有机堆肥。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众生,龙泉寺也在探索如何让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龙泉寺每年会在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法会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回归传统精神,提升心灵。除此之外,还通过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术讲座、开展慈善文化事业等方式接引社会大众,因此佛教文化也有了一些新的面貌。

记者:一些寺院大多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近来,有不少寺院逐渐成为旅游景点,您如何看待寺院成为旅游景点的情况?

学诚法师: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更多地应该发挥宗教作用,净化人间,促进和谐,但现在它却常与旅游、经济、接待等紧密结合,自身宗教功能和空间受到冲击。如果宗教的世俗成分增多,神圣性消解,特殊性失去,那宗教对社会的价值、对大众的吸引力也就不复存在。所以寺庙必须弘法,才可能从心灵上影响社会大众。否则,如果只是变成旅游观光或者烧香许愿,会越来越庸俗化,让人们觉得佛教是迷信。中国佛教的振兴,一方面要重视律制,另一方面需要为出家人提供好的道场和修学环境。所以我的想法是,寺院要恢复清净的道场,商业应该退出庙门,让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办道,让寺院能更好地发挥其净化人心、导善社会的本位作用。

记者:旅游让更多的人走进寺院,了解佛教文化,那么,你认为该如何促进开展旅游与传播寺院文化的和谐发展呢?

学诚法师:佛教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体。一方面,中国佛教文化融合世俗与神圣,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如五大石窟、四大名山等名胜古迹,展现了佛教建筑、雕塑、铸造、绘画、音乐等无与伦比的文化性与艺术性。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到宗教圣地旅游、朝拜祈福。对普通信众及尚未建立佛教信仰的人来说,也可从中汲取虔诚恭敬之风,培植尊德重道之心,祛除功利心、躁进心、诈伪心,而长养以善心善行。

另一方面,佛教文化过于通俗的普及,往往使一般人们的认识,局限在建筑、雕塑等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佛教内在的精神实质及其疏导心理、净化人心、涵育道德的独特功能。对于寺院来说,严净道场、整肃教风,以正见正信引导教育信教群众,用和谐自然的环境、道德净化的感召力来服务影响社会,则是当务之急、应有之义。

寺庙与景区交叉混乱,给双方带来诸多不便。应将二者进行有效区隔,各自独立自主经营,使宗教服务功能与旅游服务功能各自得到充分发挥。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5053095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对话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千年古寺展魅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683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