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5-04 16: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一切不要为自己打算,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

所谓“善一伙,恶一群,什么人找什么人”,的的确确是这样的情形。世上的人,各从其类。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做朋友,种田的人和种田人做朋友,乃至于做生意的人、做官的人、做工的人,互相为好友,彼此往来,聚集在一起,感情融洽,互惠互助。即使是畜生,也是这样;马和马在一起,牛和牛在一起,羊和羊在一起,猪和猪在一起,和睦相处。

我们人为万物之灵,智慧比较高,畜生的智慧比较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畜生经过阎罗王化学工厂的淘汰,其灵性被分开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灵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较低。

有人发问:“怎样把灵性分开呢?”譬如有一个人,他因为业障深重,所以转为畜生。虽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为一个畜生,甚至为十个或者二十个(转高等畜生为一身,转低等畜生为多身)。这样便把智慧分开为许多份,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贪心的,无明很重,刚强好斗。好像鸡狗,虽然物以群分,但是它有斗争的

佛教知识佛珠材质

思想。两只鸡相遇,必定战斗;两只狗相遇,必定打架。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食物,而起悭贪、舍不得。这就是前生为人时,那种自私自利的习气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时候,

佛教寺院基础知识大全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不要为自己打算,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再能无所求,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

佛教修行知识有哪些

时候,什么也不求,顺其自

地理佛教知识点总结图片

然,行所无事,达到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万佛圣城六大宗旨)的境界。世界人类都有这种思想,一定和平相处,绝无战争。这时候,人人注重道德,不会做亏德的事。不注重道德的人,也会做有德行的事。所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在这世界上,人人一定要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努力修道,完成使命。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507151049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626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