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学诚委员:宗教界要为建成全面小康出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小康社会-学诚委员:宗教界要为建成全面小康出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诚委员:宗教界要为建成全面小康出力
2016年3月12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相关议题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大会上作出发言。
在发言中,学诚法师强调了宗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大作用。他认为,宗教能够为小康社会贡献价值认同力、实践驱动力和精神创造力。他在发言中表示,赢得了人心,就赢得了决胜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因。因此他真诚呼吁中国宗教信众积极发掘自身优秀传统,启发创新的信心,启发共享的大愿,启发协调的智慧,启发开放的格局,启发绿色发展的慈悲惜福之心。
宗教界要主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中国人民笃实自信的伟大实践中正日益梦想成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过去的美好愿景变成了今天的历史任务,现实地落到了我们每位中华儿女的肩上。
中国宗教界广大信众要深刻体会宗教对社会进步的内在精神价值,将中国宗教中济世情操、智慧资源、信仰力量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一、以宗教的慈悲情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价值认同力
慈悲济世是各大传统宗教一脉相通的宗教情怀,强调个人与国家、社会是无法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同样的,一个人要发掘自己最大的生命潜力、实现最大的生命价值,就要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追求、整体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大愿景、大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体现,广大宗教信众只有将个人利益的追求图景置身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图景,才能找到个人的定位和价值。因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勠力同心、积极奉献,是每一位信众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以宗教的智慧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实践驱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有深刻一致的价值认同,还要有强大的实践动力。中国传统宗教的深邃智慧里往往蕴含着完善自我、改善社会的动力源泉,同样有助于宗教信众认识到自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激发主人翁意识,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各种决胜攻坚的社会实践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美好结果的出现需要诸多因缘的和合,而其中最根本和内在的动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缘起的世界里,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正是包括宗教信众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
每个人不仅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又具有影响、改善、创造环境的能力。所以,广大宗教信众以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应该将美好的人生愿景转化为主动改善环境的动力——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缺席,不能无所作为。
三、以宗教的心灵体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精神创造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如何发挥宗教界广大信众的作用,如何激发他们不断超越、改善自我及
中国的
在此,我真诚呼吁中国宗教信众积极发掘自身优秀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6031411889.html
以上是关于小康社会-学诚委员:宗教界要为建成全面小康出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小康社会-学诚委员:宗教界要为建成全面小康出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