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玄奘-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4月9日下午二时,由中国玄奘研究中心、陕西省铜川市政协、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玉华宫宾馆召开。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编审
出席研讨会的铜川市领导有:铜川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原副主席郭平安、副秘书长宋敬、玉华宫管理局局长杨和平、市文联副主席赵志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宏显等。
玄奘法师是世界文化名人,是举世公认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被誉为“法门领袖”“民族脊梁”。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发表演讲说:“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弘扬玄奘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玄奘法师孤行万里,前往天竺,前后17个春秋,终于求得佛法,他精研佛教理论,收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圣典,回国之后,利用19年时间,翻译了印度佛典75部1335卷,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682卷是在陕西省铜川市玉华宫译出的,占其平生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铜川市玉华宫也是玄奘法师译经圆寂的地方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通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演绎,在我国家喻户晓。而玄奘回国之后译经弘法这一题材却没有人涉猎,成为一千多年以来文学创作的一大空白。译经如同伴随青灯伏案写作一样,虽然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往往波澜不惊,似乎都是一些琐碎事、平常事,没有奇异、玄妙的故事。
铜川市政协原副主席郭平安先生,迎接挑战,作出有益尝试,历经16年潜心创作,凭借自己厚实的传统文化与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用文学手法,写出神话小说《唐僧译经记》上中下三卷,共100万字的鸿篇巨著,再现玄奘法师自西天归来后译经、讲经及弘法的历史。著名佛学家黄心川欣然作序,赞誉该书是《西游记》的姊妹篇,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该书自2011年1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反响热烈。
铜川市政协主席代表铜川市政协感谢各位专家放弃休息时间前来参加研讨会,他希望专家们畅所欲言,围绕弘扬玄奘精神、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 》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进行研讨,就如何通过该书宣传铜川、推介铜川,提高铜川知名度,繁荣铜川文化事业、促进铜川旅游,奋力开创“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新局面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唐僧译经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作品记述详细,下笔流畅,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是近年来撰写玄奘大师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作品,作者用心创作,构思奇妙,情节跌宕起伏,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能够紧扣译经这一条主线,延续《西游记》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前后照应,并有创新,充满了趣味性。作者在处理唐僧与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的关系上,分寸把握恰到好处,并引用了玄奘五十多篇《表启》与皇帝的圣旨,从中不但看到唐僧的大智慧,而且也看到了皇帝的开明以及对唐僧的敬服,这是对《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最好的诠释与补充。《唐僧译经记》不仅继承了《西游记》中唐僧“赤胆忠诚、坚守信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且对玄奘的人格、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挖掘,延续了唐僧“骨子里品性良善仁厚,富有同情心,坚定信念,面对权、财、色的种种诱惑,丝毫不为所动”的诸多品格,还原贴近现实生活中的玄奘。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对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钻研玄奘法师译经的史实资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创作以玄奘为题材的作品,本身就在践行不屈不挠的玄奘精神。在当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有积极的意义。希望作者再对作品精心打磨,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专家们建议,铜川玉华宫景区是玄奘译经、圆寂的地方,在中国佛教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6041012029.html
以上是关于玄奘-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玄奘-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四个铜川”暨《唐僧译经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