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27 21: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都没有成熟,种下去以后,不施肥,不浇水,不给它阳光,那么这颗瓜子即使种下去,也不会得瓜。 但是,不种瓜是不是有瓜可得?当然没有!种瓜尚且不一定得瓜,不种瓜怎么可能有瓜可得?因此,我们必须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培福就如同耕种,是非常需要的,福的内涵又分成以下几种: 很多人认为,享福的人是有福的,所以看到别人住的房子好、坐的汽车好、穿的衣服好、社会地位高,便说他有福。其实这只是在享福,未必真的有福。每一个人在过去生和这一生中,所种的福是有限的,如果把福报享尽了,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福的人,所以有福的人要惜福,不要把福报享尽,而且要保存它,增长它。 今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惜福,衣服并没有旧到不能穿就不穿了;饮食并不是讲求营养,而是希望吃到更贵的东西。这都是不惜福,惜福的人是不论生活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会警惕自己,知道自己的福报有限,不要一下子享完。 其次,我们要“培福”。培福就是福报不够多,所以要继续培养福报。如何培养呢?就是用“布施”来培养福报。 然后是“种福” 没有福的人要种福,福报不够的人要培福。《金刚经》中多次谈到布施的重要,包括持戒、忍辱,这都是培福、种福的条件和方法。 该如何培福呢?最重要的就是关怀社会、利益人群。至于关怀自己的儿女,关怀自己的太太、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母,算不算培福?算!因为佛教讲的“福田&rdqu

少林佛教知识

o;即种福、培福的田地,也包括自己的眷属、亲友在内,当然一切众生、国家社会,以及师僧三宝都包括在内。因此,支持佛教事业、护持佛教事业、推动佛教事业,是培福;孝养父母、栽培子女、关怀国家社会、尽义务、尽责任,是培福;对于一切众生给予安和乐利,也是培福。所以种福的范围包括一切人,亲疏不论、厚薄不分,只要有人需要,我们就要去做。 不过,我们都是凡夫,种福培福还是要从我们周围的人做起。有一些人听到法师说供养三宝是最上的福田,结果把儿女的教育费、零用钱扣下来供养三宝。 请问诸位,这样做对不对?如果真的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儿女对佛教的排斥和反感,反而害了佛教,不是真的种福。 如果小孩子本来爱吃零食,叫他少吃一点零食,把买零食的钱省下,捐给需要的人,同时告诉他说,种福、供养三宝、救济贫穷,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以此培养小孩对三宝的恭敬心和对人类的同情心、爱心,这样才不会有反效果。所以,种福也需要有智慧,否则会招至对佛教的破坏和毁谤。 前面我们讲到《金刚经》里有一位长

中国佛教音乐知识

者叫作“给孤独”,是一位非常有钱的人,他把财产供养三宝、救济贫穷,对于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以及贫苦急难的人给予救济,这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福报和许多人共同分享,等于是把自己的福报储存在银行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储存到&ldq

缅甸佛教小知识

uo;无尽藏”。假如你只有一百块钱,但是你说:“我没有特定的对象,这一百块钱,谁需

佛教文化是国学知识吗知乎

要它,我就给谁,帮他一点忙。”用这种心态布施的功德,就叫作“无尽的功德”,就是“无尽藏”,为什么?因为没有特定的对象,一切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他布施的对象,虽然只有一百块,也许帮助了一个人,但是功德却是无穷无尽的。像这样没有一定对象地帮助度化众生,这就是无尽的功德,也就在是度无量的众生。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901261555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圣严法师:享福未必真的有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36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