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声色中的开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27 13: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声色中的开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声色中的开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声色中的开悟

文化-声色中的开悟
文化-声色中的开悟

  圆悟克勤是北宋禅门巨匠,他的开悟很特别,是听一首“艳诗”而悟道的。  《圆悟心要》里记载:师彭州骆氏子,为演祖侍者。部使诣演。演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使应“喏喏。”演曰:“且子细。”师侍次,问刑会否,演曰:&ldq

高级知识分子看待佛教

uo;他只认得声。”师曰:“他既认得声,为甚却不是?”演曰:“祖师西来意,庭前柏子树,飨!”师有省。后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大悟,通所得。演谓众曰:“我侍者参得禅也。”  圆悟克勤参得什么呢?其悟道诗为:  金鸭香消锦绣帏,  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  这段文字用白话文讲如下:一日,有提刑使者来拜访法演。法演问:“年青人你读过‘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诗句吗?”使者回答:“嗯嗯。”法演说:“要留点心哟。”圆悟时为侍者,待客人走后,问来者是否己懂得,法演说:“他只晓得‘声音’。”圆悟又问:“他既然晓得,为什么却还未领解?”法演回答:“祖师西来意,庭前柏子树,喔!”圆悟有点省悟。后来看见鸡飞上栏干,扑动翅膀高声打鸣,一下大醒大悟。呈上所得,法演印可。  呼小玉,实则唤檀郎,檀郎认得声;提刑少年也认得声(知道是这么个理解);圆悟起疑,既认得声却不是,为甚不是?法演回答祖师西来意句。何为西来意?任运腾腾。禅机已起。既而,鸡飞上栏干,这一动作平常而又不平常,常在常见,不常在这一刻,它冲决罗网打破寂静并且振翅高鸣,划破了圆悟的疑情。此时心、境融为一体,所及俱是,哪儿不是?平平常常的生活里,人是鸡是动是静是疑是破是,唤小玉作甚么呐?  此段开悟,不但寓理成趣,而且缘情绮靡,显示了禅宗的意在言外、声东击西、在而不在的淋漓。圆悟克勤

佛教中科学知识

乃以风流少年为比,在金鸭浮香、锦绣帏中寻芳,喻其在纷繁的“色界”求道;寻芳后扶醉而归,示其参禅有得而证悟。此一境界,只可直接领会,而不可言说轻举,如少年的一段风

佛教知识图文并茂大全集

流故事,只许佳人独自知,不能使他人闻其秘密。是以得到五祖印可“佛祖大事,非小根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并遍谓山中耆旧“我侍者参得禅也。”此后,所至推为上首,广开法席,接引四众。  香严智闲禅师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打作声,忽然开悟,颂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随悄然机。  处处不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的顿悟好似漫不经心,一声破寂,实乃他长期起参任持,此际恍然大悟。所知所疑的恶觉、情见、想习之事,今一击即忘,云破月出,了事的人动即合辙,此事原不执著于修。娑婆堪忍,既有呕哑嘈杂,也有高山流水,万花筒一样的外境,纷繁的内心,颖悟之人安然面对客尘,则何处不安呢?  两位禅师因声而开悟。无名尼寻春归来,却因色而悟道,其诗偈为: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偶捻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尼师千辛万苦遍访寻春,归宋,却发现梅花已在枝头,春色盎然十分。喻指道原在人心,向外寻觅皆是枉然。  古德云,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但忘自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

佛教三十个文化知识是什么

。当今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行事标准不一,面对纷繁芜杂的境象,保持内心的静定,澄清自己的思维,踏踏实实处理好每天的事,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走出一条路,无心处听心,即是生活中的修行。眼、耳、鼻、色、身、意皆空,行、住、坐、卧皆定。声色界中,一切皆安: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修行原在这里,不在它处。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903091568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声色中的开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声色中的开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35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