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什么是不轻慢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律师-什么是不轻慢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不轻慢施?

律师-什么是不轻慢施?
什么是不
知识分子眼中的佛教
轻慢施呢? 在了解不轻慢施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 在清代宝华山的
佛学常识问答图片
见月律师所著的《一梦漫言》中曾经讲了这么一件事: 顺治九年时,江南遇到蝗灾和旱灾,寸草不生,百姓饥饿不堪,上宝华山求食。见月律师一边教化他们,一边让人准备米粮周济他们,让他们得以饱餐。而寺中残粮用尽,第二天
藏汉佛教翻译知识点总结
只有白开水充饥。直到晚上,才有居士闻讯,送来十石米,解了燃眉之急。 到了顺治十年的十二月中旬,有一位名叫心闻的尼僧,年已五十。她发心持戒,于是带领弟子九人前来亲近见月律师学戒。 十人来到寺中,乞求安居三个月,供养常住米六十石,白银二十两。见月律师见她们言辞恳切,于是就答允了。 到了设斋供众的日子,心闻尼师却不肯入堂礼拜众僧。 见月律师不由得皱眉,于是在斋后召集僧众,然后把尼师叫来呵责她道:“既然你发心远道而来学习戒律,那为什么供斋之日,却不进斋堂礼拜大众僧呢?戒律中规定,就算是百岁尼师,也应礼拜初夏比丘。今天看来,你们贡高我慢,慢待僧众,不是诚心学戒之人啊。” 心闻尼师一听这话,就忍不住说道:“我在楚地之时,只要是有善知识的地方,我都会设斋供众,那些地方的方丈都以客礼相待,并不需要我礼拜。” 见月律师直言不讳:“他们贪图利养,败坏法门。宝华山虽然现在淡薄清苦,但是,我宁愿断粮绝餐,也不敢违背戒律所制而以此谋求利养。今天所设之斋,就算是常住自己所用。设斋所花的银两,全部还给你,你们把米也统统带走,到别处去吧!” 心闻尼师眨眨眼,并没有领会律师的苦心,接过银两,就带着徒弟下山了。 这时,律师有个弟子来到方丈室中进言道:“尼师远道而来,而且我们库房空虚。大和尚还是行行方便接纳她吧。一来可以使她的道心不退,二来大众僧也可以得到足够半月食用的米粮。” 律师把脸一沉,呵斥道:“只要肯真心修行,自然不会饿肚子。想要树立法门,就在这清苦淡薄时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律师本应行持戒律,难道见利就违反佛制了吗?” 弟子红着脸,行礼之后,退了出去。 三天之后,心闻尼师终于明白自己的过失所在,于是又领着徒弟上山,跪在方丈门外忏悔道:“在楚地时,是
佛教动漫知识
我糊涂,自大而慢待僧众。请大和尚慈悲,容我们忏悔。以后凡是您的言教,我们都奉行不二!” 律师见她们诚心忏悔,于是就原谅了她们,让她们去鹿山庄,结界安居,并派遣僧人如律所制,每半个月去那里进行教诫,为他们讲解尼众戒律。 通过这个故事,也许大家对不轻慢施有一点点明了了,那经中又是怎么说的呢?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说: 什么是不轻慢施呢? 如果菩萨在行持布施的时候,不以轻重分别而行持布施,不以慢心行持布施,不以毁谤行持布施,也不假借他人的劳力行持布施,不自恃豪富而骄慢布施,不求自己善名远扬而行布施,不自恃多闻而傲慢布施,而是在行持布施时,心中保持对受者的恭敬尊重,专注供养,并且亲手奉上布施。 这样的布施才是不轻慢施。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19041915788.html
以上是关于律师-什么是不轻慢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律师-什么是不轻慢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