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4-24 16: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

问题:

  我实在是不能用菩萨的那种大慈大悲的精神去对待每一个人,同一件事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如何逐渐消除这种分别心呢?

光耀老师:

  凡夫不能大慈大悲,是正常的。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概有三种:

  一、生缘慈悲:也叫有情缘慈、众生缘慈。缘,就是缘念,即缘念观察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予乐拔苦,此乃凡夫以及小乘人最初之

佛教基础入门知识大全视频

慈悲,也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谛观一切法乃无我,而生起之慈悲。这是大阿罗汉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谛观诸法平等,而生起无分别心的绝对之慈悲,这是佛独具之大悲,故特称为大慈大悲。

  初心学人欲学大悲,不妨先从小悲开始,也就是众生缘慈悲开始。一般来说,也有三个过程:

  一、慈及亲爱:无论是给予快乐还是拔除痛苦,先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前面说犹如赤子,就是看作自己的小孩

佛教知识一声闻乘

子,父母给予孩子快乐是无私的、父母不忍孩子痛苦也是感同身受的。从亲密关系中修慈悲,也恰如这样。

  二、慈及中

听佛教知识大百科

人:不仅对身边人慈爱有加,对其他人、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见其有难也能和善慈悲、予以救苦。这个比慈及亲爱又进了一步,因凡夫对亲密关系者更易爱恨交织,素不相识者往往冷漠。

  三、慈及怨憎:如果慈悲心再进一步修,还要惠及与自己有怨恨甚至有仇的众生,这个比较难,不仅放下仇怨,还要进一步帮他。但要修慈悲,就必须要去做。

  由于这只是从众生缘慈角度修慈悲,并不是如法缘慈、无缘慈以般若智慧照见众生与我之关系,所以修众生缘慈时要一并修忍辱,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又智慧不够,亦如孩子顽皮气恼父母,大家同时懊恼捉急!所以菩萨先要能坚忍众生对自己的恼害,才能进一步修众生缘慈,这样相辅相成会更有效果。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777.org/html/dalu/2020051316852.html

以上是关于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悲心-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分别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3244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