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圖說:永本法師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信眾。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圖說:永本法師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信眾。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

「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
圖說: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9月
五台山最新佛教新闻网
24日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600多位信眾。從《楞嚴經》的譬喻中。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生命可以選擇創造業力。受用果報;也可以選擇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為了引導信眾破除無明。顯發真如佛性。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
佛教本地头条新闻
法師9月24日以「楞嚴喻語──佛性與無明」為題。指引佛光山南屏別院600多位信眾。從《楞嚴經》的譬喻中。認識生死根本。邁向解脫之道。佛門中有「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的說法。永本法師簡介《楞嚴經》教義豐
阳城县佛教白龙禅寺新闻
富。涵蓋各宗派思想。並引用憨山大師所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來說明《楞嚴經》是初發心到修證成佛的實修手冊。《楞嚴經》的修行次第:一是明心見性。破除疑惑、歧見;再是悟後起修。從六根著手。修習二十五圓通法門。許多高僧都曾從經文中受到很大的啟發。為讓信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益。永本法師深入淺出地從經中的譬喻切入。讓信眾思惟經義。自我啟發。為何會陷入輪迴不能出離?因為「認賊作子」:在這個譬喻中。「賊」指的是「六識」。因為不知有佛性。而被六識心賊劫奪法財。淪為欲望的奴僕。不能作自己的主人。因此輪迴生死不能出離。雖然被六識所迷惑。但真如佛性不
玉环佛教协会新闻
會因輪迴改變。只是被無明覆蓋。經文中以恆河為喻。恆河水長流。如同妙明真心。常住不變。被無明覆蓋的佛性要如何顯現呢?「虛空喻」說明如來藏性。隨緣顯現。「日影俱現喻」將日、影比喻為佛性與無明。顯發佛性。就能去除無明。為何看不到自己的真如佛性?「怖頭喻」與「說夢喻」指出眾生被妄念迷惑的狀況。「衣珠喻」以乞丐不知道有明珠縫在衣內。已成富翁仍在行乞。用來比喻眾生不識真如本性。直到聽聞如來說法。才明白自身已具有菩提真心。眾生不見佛性。如何知佛性不滅呢?經文中以「擊鐘」、「引夢」為喻。提出兩個問題:無聲時能聽見嗎?熟睡中能聽到聲音嗎?無聲雖聽聞不到聲音
佛教新闻每日一报
。但能知道無聲。這是聞性的作用;熟睡時仍能聽聞聲音。聞性仍然作用。聞性的作用不斷。就如同佛性不滅。圓滿周遍。已知佛性不滅。如何修行呢?經中又以「蒸沙成飯喻」、「塞耳吶喊喻」、「漏卮灌水喻」、「刻人糞喻和自稱帝王喻」來說明「四種清淨明誨」。即:斷淫、斷殺、斷偷、斷妄。指出修行在於「不迷(慧)、不取(定)、不動(戒)」。如何攝心?永本法師指出。遇到事情發出的第一個念頭。來自過去的習氣。不要立刻反應。應該再深思一番。從善的角度發出第二念頭。念念正念。由此去翻轉人生。不再被過去的煩惱所牽引。提醒大眾傾聽自己內在聲音。時時自我提醒。如同宮本武藏所說:「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自我覺知。從而顯發真如佛性。把心帶回家。永本法師強調眾生皆有佛性。累劫修持的善根不會消失。勉人肯定自我心中佛性。斷除煩惱習氣。不隨妄轉。又以「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即真」作為結語。與大眾共勉。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9/20593435105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剖析楞嚴經 永本法師談佛性與無明;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