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爱情与法情-概念推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爱情与法情-概念推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爱情与法情-概念推荐
主题: 【爱情与法情】
时间:2014年8月4日
地点:闻思教室学佛群1
开示法师:聪明法师
主持人:苏军敬
嘉宾:孙博红
评论辩论提纲
1、以佛法的角度看,爱情是什么?
2、佛法修行者的情感,哪些是法情?哪些是披着佛法外衣的凡情?
主持人按语:
佛法修行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类情感关系,个中力量最大的一种情感是爱情。无数的事例展示了爱情的强鼎力量,当这种力量在佛法修行者身上发挥感化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而敏感。然则对于英勇精进的佛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无须回避的话题。另一方面,法情,是渴求法意的情,是因佛法而有的情,是觉有情的情,是慈悲与聪明兼行的情。当爱情与法情相遇时,该若何去看待?该若何去对待?
【缘起】@孙博红 与@童凤英 两位佛友在闻思教室学佛群1商量关于七夕节光降之际,应该若何引导学佛人看爱情片子这个话题,引起了人人的一致关注,并把话题引申到学佛人应该若何看待爱情、若何把爱情转为法情,转染缘为净缘等。于是,就有了这两次关于爱情和法情的沙龙评论辩论。
【主持人】法情,是渴求法意的情,是因佛法而有的情,是觉有情的情,是慈悲与聪明兼行的情。爱情,则是排他的,封闭的两小我之见的恋着之情。
@那妞:这确实是现实中很实际的一个问题。
@童凤英:这也是把很多人困在个中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影视等社会序言传递给人人的爱情永恒,矢志不移等观念是倒置的,是一个妄想。爱情的保质期一般就18个月,当然也有个案。那么爱情保质期过后,我们拿什么来抵挡无尽的岁月?我小我认为,把爱情转为亲情、最好是法情。那才是最坚固的、最保险的绑定。
@孙博红:虽都未脱“情”字,一个因法而生,一个因欲而结。末学以为,这可能是根本的差别。
@童凤英:我认为有理。因为这根本的差别,对生命的导向便迥然不合,当下生命的境界也迥然不合。 一个是法喜,正能量;一个是患得患失,滋生烦恼。
@孙博红:一个是走向广阔,一个是堕向狭隘——女居士常见的争风吃醋,就是表象之一。
【主持人】一般来说,爱情是有物质基本的,身体与财富。从佛教的角度看,是三界中与妄想执着相关的欲望。
@那妞:可是,爱情难道不是美好
@童凤英:那种美好是短暂的,无常的,不究竟的。
【主持人】财色名食睡,五盖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爱情”,然则我们可以看见它的要素就在这五盖中。
@孙博红:爱情的美好,只是暂时的愉悦而已。只有当爱情转为以责任为核心的亲情,才能长久。
【主持人】爱情美好,是梦中的美好,是倒置的美好。因为以执着、驻留为特点。
@孙博红:是欲乐。
@那妞:那么,在学佛的路上,是要规避或淡化爱情么?
@孙博红:不是规避和淡化的概念吧,是超越,小我以为。
【主持人】升华,或者转化。
【主持人】爱情,实则是以自己为中间,披发出的欲求之情。而有的人,能感触感染到“只要对方好,就行,自己无所谓”,这个感到照样知足于自己的“无私感”。
@孙博红:对方是自己的投射而已。
【主持人】所爱的对方,实则是自己意识加工过的影像,并非就是对方本身。毕竟,对方也是“无自体性”的缘起中的相对存在。
@孙博红:从心理学角度,每小我爱上的,不过是自己的影子或缺失的自己 ,二人生爱,因往昔种下的人缘,因未断的淫念,是轮回的绳子。
【主持人】两小我之间的即使踏上了情感之路,实则是“共业种子”生起了现行,尽管如斯,也是大家抒发着大家自己的情感。照样以“自我”为中间。爱对方,实则是在爱自己。
@那妞:那么,爱情,在佛教里,是被完全否定的咯?
【主持人】佛教不否定任何器械,而是要看清它,不被幻相所欺瞒。
@孙博红:是需要超越的。
@中道别苑:我们能界定一下什么是爱吗?
@德山闲人:情也好,欲也好,我认为照样因为人本身吧!情执也好,法执也好,追到根源,照样人跟人产生的关系!爱好那个法师的讲法,爱好某个地方,爱好某小我,都是有情的分别而生。有的是前世留的情,有的当代生情下世果!风景再好是留不住人的,因山石草木皆为无情。人遇人遇事触景生情留住了心,有情来下种便有了轮回。所以我们会有好想去的地方,好挂念的人,好熟悉的情况!这样情识赓续,八识不转,五蕴不空,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到原点!
@巍巍:佛教不是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幺,那么爱情是否也包含在法里?
【主持人】当然,我们今天的主体是“爱情与法情”。不过,可以先评论辩论什么是“爱”。
【主持人】爱情,爱情之爱,与母爱之爱不合。爱,不合于爱情
@中道别苑:爱好与爱的差别是什么?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所有爱,都有合营点。
@小宇宙: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是自私排他的,双方互相归属,容不下其他。
@童凤英:恰是因为这些染缘把我们牵扯在轮回里,所以我们才要借助佛法的力量转染为净,争取在这一世把上一世的缘了断。
@符晶晶:爱,是很纯粹的一种感到,没有分别。只是付出,真诚的自然的发生。
【主持人】没有分其余爱,实则是往“慈悲”上靠了,也就是“法情”,觉有情之大爱了。
@孙博红:世间爱有太多种,一一列举分析那得老长时间,其实凡夫情都不脱一个“执着”。
@童凤英:以我为中间的执着。
@孙博红:凡情是都是自我为中间的,包括一般被歌颂为最无私的母爱。一个母亲假如能爱自己的孩子与爱世界所有的孩子同样无分别,那就是慈悲而不是世俗之爱了。
【主持人】世法里的爱,核心是执着。假如说纯然而没有分其余爱,那已经不只是世法的爱,而是往“慈悲”的角度迁移了。无欲求的爱,是一种祝福,实则是有“同体之慈,无缘之悲”的气息。
@德山闲人:爱情也好,法情也好,情到一处,该断赓续,必受其害,此时就该打七了!
@童凤英:法情也要断吗?
@孙博红:法尚应舍,何况不法。
@中道别苑:爱是为对方着想,在照顾对方情绪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对方过上相符规律的生活。
【主持人】爱是为对方着想,在照顾对方情绪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对方过上相符规律的生活。这是最常见的提法,对于未明心见性之人而言,很危险,因为会以“爱”的名义做业。当自己还不善知人缘的时刻,还不知道该相符的“规律”是什么的时刻,就危险了。以倒置见、染污见引导自己与他人,很危险。前些时间看到宏海法师的同伙圈里说一老太太说要给他们介绍对象,老太太也许也是出于一种“爱”吧?但,那是以倒置见来行事。
@施海松:很有收成。人非神非佛,爱,如能多点慈悲少点贪取,多点清凉少点执著,多点无我少点自我,就很好……
【主持人】是以,一般说的“爱情”(单恋不算数),本质上是宿缘的成熟,是贪欲为主导的贪爱之无明烦恼事。
@中道别苑:夫妻间就不是修行吗?
@那妞:咱们不谈那些被掺杂了钱权等仅披件爱情外衣的假货爱情,咱们谈谈一般认知里的美好爱情。美好的爱情里,也是有奉献,为对方奉献平生、奉献生命的很多。美好爱情里,夫唱妇随互为增上的也很多,比如林徽因夫妻,为社会供献很多。对这样的爱情,佛法怎么看呢?
【主持人】爱情之美是业力所牵,妄想分别中的快乐。
@孙博红:@苏军敬 说的对。你懂得过林婚姻的全部吗?比如梁思成对后妻林纾说的话。
【主持人】林与梁的事,其实至少有一个环节可以看到:林很自私的。 徐的倒置见更明显,一出戏中戏。演戏的人把自己也给迷住了。
@孙博红:当面听百岁叶曼白叟措辞几回:十对夫妻九对是冤家,还有一对在撒谎,所以叶曼白叟的话,是一辈子看到的世相总结吧。
@中道别苑:还有一种可能:叶曼白叟可能在撒谎。
【主持人】诸法无常,一切都是人缘中的事。不觉,只是在梦中追梦。
@那妞:镜中花,水中月?
@孙博红:马克吐温说:上帝创造男女,其本意不过是为了繁衍,人类太奢侈,于是有了爱情,爱情,是淫欲的包装纸。
【主持人】80年的夫妻缘份,相处了79年,还没有完全闹崩了,有一个先离世了,人人就会认为是美满姻缘,内种的滋味啊,哈哈。10年的夫妻缘分,第11年闹崩了,就说前10年也是孽缘。各种的各种,离开了人缘来看待,是妄想分别之见。80年也好,10年也好,都是人缘中的事,而个中的那么丰富的内涵,若何判断美满与否?都是梦中追梦,梦中说梦。
@施海松:孔子说忠恕二字行毕生,感到慈悲既包含聪明,也包含着包涵回收理解,所以有时也不必打扰别人的幸福……
@德山闲人:法情一词不知何解?最后会不会变成法执!
@孙博红:@主持人,法情这词,是师兄列出,能否向人人讲解一下,若何是法情?
【主持人】法情,与佛法有关,与觉悟有关,有慈悲与聪明有关。@孙博红 反正凡夫学法之路上,一时是脱不开情的,就看是哪种情了。觉有情,是“菩提萨埵”的中辞意思。是觉而有情,这个情是慈悲。觉是聪明,是聪明与慈悲兼行的情。在日常中,我们进修(临摹)“觉有情”之情,转化“贪爱之情”。在过程中去变更。@孙博红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法情,是没有欲染的情,是布施,是给予,是不执著的呵护。
@vivian-Zhao:那法情的美好又在于什么?
【主持人】觉有情之美,不是“贪爱之情”的美可以相提并论的。
@施海松:法情是觉悟的爱,升华的爱,悲智双运。
【主持人】让情窦初开的孩子,提议慈悲的大爱,扎实地踏上觉悟之路,岂不更好。法情有两种:一是,互相促进于佛法修行道的情;二是法之情,觉有情之情,是一种证量的流露,是慈悲。爱情,不是说灭就能灭的,因为业力在,该一点点去消受的,还得自己各自去努力消受。
@孙博红:不多情不入娑婆。
@Liu Yuan:这样说世间的爱情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有存在的需要吗?人人都从情窦初开就觉悟,还有人类吗?
@孙博红:怕人类不存在的担心,其实是不必的,怕的是人人一遍遍在轮回里转圈不肯出去。
【主持人】就像昔时,太虚法师在北大做讲座,有人问人人都削发了,是不是人类就没有后代了。太虚法师问那个女生,你会削发吗?女生说不会。太虚法师说那就没事啊。你不会削发,也会有很多其余人不会削发,会生小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业力是在的。理上是这么讲。事上呢,每小我都有自己的人缘。每小我都要自己去修、自己去消、各自去受、各自去转、各自去化。
研讨暂告一段落,我们就迎请法师做开示。
【聪明法师开示】今天的评论辩论,人人都有所指、都有所见、都有所想、都有所解,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下爱情和法情之间的不合之处和合营之处。
要看爱情,我想从12人缘去说,那么十二人缘是按缘起论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前提或者因果的环节,最初的就是无明,无明就指的是心的蒙昧,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的教义,就是一切苦楚的根源。无明接下来就是行,行下来是识,识下来是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包括是忧悲忧?。
十二人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就是以前世、现在世和未下世。个中无明和行属于以前世,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属于现在世,生和老死是属于未下世。十二人缘的三个阶段中有两重的因果:以前因和现在果,现在因和未来果。以前因是无明和行,无明是以前世的迷惑,行是以前世的造业。现在果是识、名色、六入、触、受,恰是因为以前因才有了现在的果,这就是第一重因果,以前因被称为“能引”,现在果被称为“所引”。 现在因是爱、取、有,爱和取是现在世的迷惑,有是现在世的造业。未来果是生和老死,恰是因为现在因才有了未来的果,这就是第二重因果,现在因被称为“能成”,未来果被称为“所成”。
正因为人和人之间有现在的因,就是有了爱,“我要获得她”,那就是取,取和有就是要获得,获得今后,“我要去爱,我跟她有人缘”,这全是以前世的人缘、能引、业因,感召今生的所引。
前世因感召当代果,假如某男和某女,两人有一个前世的因,感召了一个当代的果,果认为了,两小我成为夫妻,夫妻就是,爱情的所缘和引缘相结在一路,两小我就结合了,假如知道了前世因感召了当代的果,当代又再把这个因持续造下去的话,那我们就是死活轮回。 两人结合今后,从这里面可以开始分法情,假如两小我一向贪恋着欲望 不懂欲望的坏处,我们要知道,爱欲之人如同逆风扬尘,逆风持火。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讲到了,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这都是佛陀用各种比喻,来说明欲望对我们人的伤害。甚至假如我们在这里面迷惑,对爱欲、取呀,分不清轻重、不取舍的话,那么因为这个“爱”,就会腐化,就会牵引着我们在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去轮回,就去沉沦。
有爱情是前因。我们不是说人缘果报吗?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假如这个因刚开始是以爱情连接起来的,但假如我们能把爱情转化成法情关系的话,那这就不是沉沦了,这就是升华、是超越、是解脱。
那什么是爱情?爱情可以演化成法情,也可以腐化成轮回。打个比喻,国民币好不好?国民币本身它是中性的,不善不恶。假如我们把它运用欠妥,贪恋它,就会被钱出卖,腐化在钱的欲望里;假如把钱用来做善事、做布施,广种福田,那么这就成了我们增长善缘、增加福报的一个对象。 同样的一个事理,爱情本身也没有善恶。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友好。
假如你把爱情看的很重,沉沦于爱情、贪于爱情,从欲望傍边拔不出来的话,那你就会永远沉沦,就会被爱情的深渊被吞没。假如我们从爱情中把对方彼此当成修行的增上缘。假如这样应用好了,比如男方假如能应用好,就可以度化女方,甚至包括与女方相关的所有的人缘关系都能度化。这就是一种升华和超越。
那我们说什么是法情?法情里不夹杂任何的欲望、私念,是理智的,它包含有很丰富的大慈大悲、大聪明。法情就如同佛陀的爱,对众生的爱。他不会对任何事物产生留恋和染污,是纯粹的让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利益,是一种大慈悲的超越的升华的爱,是一种无限正能量的爱,它是解脱的爱、超越的爱、平等的爱、清净的爱、没有污染的爱、是慈悲的爱、是真诚的爱、聪明的爱。所以说法情就是一种慈悲和聪明。
那假如我们把爱情处理欠妥,那它就是染污的爱,是贪欲的爱,是嗔恨的爱,是愚痴的爱,沉沦的爱、轮回的爱,那这种爱就是爱情,处理欠妥的话就会腐化在爱情的欲望傍边。假如我们处理适合,那就会从爱情中升华出另一种爱,把自私自利的爱变更成博大的爱、慈悲的爱,如同《学生规》中所说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里面的“泛爱众”就是要广泛的去爱一切人,那这种爱不是世间的爱,
俗家人可以娶亲、生子,但要把握好这个平台。一旦把握好了,这就成为度众生的平台,是繁衍后代、延续生命的平台。假如不把握好,这就成为了一个沉沦六道轮回的地方。 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让我们去断欲舍爱。这就是说欲望对人轮回的伤害性,所以说,我们既然是世俗之人,没有这个人缘去削发,然则我们作为佛陀的在家学生,娶亲是佛陀允许的,也是鼎力支持的。但作为三宝学生,就应该听信佛语,就是说娶亲时,在发生人与人之间这种爱情关系时,必须要分清楚哪个重哪个轻。
就有人说了,假如没有爱情,那生命的延续怎么办?对大多半人来说,断欲是弗成能的,没有爱情也是弗成能的。但我认为,爱情不是错,错在于没有把握好爱情。假如把握好了,就成为了法情家属。假如把握不好,你就会被爱情的另一面,欲望和的欲、嗔恨、染污、愚痴,把你拉下深渊。所以,爱情不是错,错在于对爱和欲的把握尺度。就这样去分析,这样分析的话,人人都能够接收了。
好的,今天我简单把这个问题说了一下,这个问题相对说已经说完了,但假如再往深里说,不管是爱情、法情,只要我们把握好了,爱情也会变成法情,假如我们把握不好的话,也会把法情转向爱情。
【主持人结语】感恩聪明法师的开示!爱情这个话题呢,取决于对爱情的这个字眼,你付与它是怎么样的意识,认为它是一个中性,无善无恶,它是一个名称,它取决于自己怎么应用的一种力量的话,那它就无善无恶。那爱情这驾马车不太好驾驶啊,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还在尘凡中摸爬滚打的人而言。沙龙,是一场表演,有会心之处即可。沙龙是否能解高兴中千古情结?只能看时节人缘。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430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爱情与法情-概念推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爱情与法情-概念推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6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