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弥陀净土 朝圣宝地——走进庐山东林寺净土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东林寺」弥陀净土 朝圣宝地——走进庐山东林寺净土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弥陀净土 朝圣宝地——走进庐山东林寺净土苑
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花宫。
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
备受海内外瞩目、四众弟子祈盼的东林大佛接引圣像贴金修葺以及朝礼区景观绿化改造工程。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于日前圆满。东林寺僧团秉承大乘菩萨道精神。向海内外信众广开朝圣、参学、修行之门。永久免费入苑!
“大佛与峰峦齐峙。净苑共湖光一色”。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东林寺净土苑。感受这座以纯宗教理念、完全依靠四众弟子发心而建成的弥陀坛城。
净土苑的牌楼设计极具净土文化内涵。中间是弘一法师的篆体“香光庄严”。两边的对联由传印长老和明学长老等大德以及大书法家题写。顶端的五颗摩尼珠。代表佛光普照。清净、慈悲、智慧、平等乃净土宗的核心理念。心净则佛土净。净土是从阿弥陀佛大慈悲心里呈现出来的。智慧有根本智。有后得智。阿弥陀佛是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
东林寺净土苑是完全依靠四众弟子的清净发心而建设的。为海内外信众。包括游客提供一个共享道场。故永久性地不收门票。
洗心池——以恭敬心洗手、漱口的地方。吾人不仅要常常清洗身体上的尘垢。更要时时清理内心的尘垢。
牌楼的背面。中间是印光大师的手迹“故乡风月”。“故乡”代表极乐世界。“风月”代表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本地风光。净土宗祖师谆谆告诫吾辈:要持戒念佛;要感恩阿弥陀佛的恩德;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修行要勇猛精进。两侧的六根经幢上刻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水景代表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大莲华则表达上品上生极乐国。
阿育王柱是佛说法的象征。上面刻有印光大师和弘一法师手书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是大经王。把六字洪名传达出去。即为大狮子吼。
金水桥。意指阿弥陀佛法王通过这个桥。将众生渡到彼岸的极乐世界。大莲花。表达上品上生。天王殿内供奉的是当来下生要成佛的弥勒菩萨。也叫天冠弥勒。该菩萨已得释迦牟尼佛付嘱。在未来龙华三会成佛时。将传承净土文化。宣扬念佛法门。这在《佛说无量寿经》中有授记。
天王殿两侧的两座山代表着净土文化的传承。西边为灵鹫山之峰形。取名“乾竺梵音”;东边为汉阳山之峰形。取名“匡庐莲光”。意谓佛教起源于西乾古印。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东晋的慧远大师入驻匡庐。结白莲社。专修念佛法门。使净土宗在华夏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穿过天王殿。就来到莲花池广场。七宝莲池表达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遍布四色莲华。夏日尽显清雅之气。冬日则展残荷之美。池心有一根汉白玉蟠龙柱。柱顶有一方玲珑宝塔。塔尖上置有一颗晶莹剔透的摩尼宝珠。象征阿弥陀佛的心王。从心王里显现八功德水。昔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率众精进念佛。共期西方。凿池种莲。在水中立十二木莲叶。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从而诞生了绵延千古的莲宗一脉。为承袭祖庭的遗风。新兴的净土苑内。亦置此一池清韵。旨在启人慧心。惕人
极乐殿。顾名思义就是
光严塔是中轴线上的一个标志性木建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方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东边是琉璃光如来。西边是阿弥陀佛。匾额上分别题写“调御丈夫”、“悲智双运”、“海印三昧”。“调御丈夫”是指佛的十号之一。不仅调御自己而且能调御丈夫。“悲智双运”是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五百大愿。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度众生。此大愿一发。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菩萨伸广长舌赞。“海印三昧”是指一切菩萨成佛。均契证到了
信愿路南毗大雄宝殿。北接金刚台。由二百九十一级花岗岩阶道组成。阶道两侧有花岗岩护栏。栏柱顶端镂着含苞待放的莲蕾。洋溢着浓郁的净土文化气息。信愿路之立名。表达净土法门为佛无问自说的法门。“信愿行”乃往生极乐净土之三资粮。行者只需信愿持名。则可永揖娑婆、神超净域。随着地势的起伏。峰顶的弥陀圣容时隐时现。此亦预示了众生的信愿之心时显时晦。但只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必定可抵达妙高峰顶。亲觐慈尊。
金刚台上安放的莲花由锡青铜铸造。是按照四十八米大佛手上的莲台1:1制作。台高四点八米。表面外贴金箔。烘托出一派远离尘垢的超逸气象。金刚台即是上品上生者的接引莲台。乃净宗行者最高成就的象征。若有志慕莲邦、敦求上品者。当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忆佛功德。恳切持名。必能横超三界。愿满志遂。
拜佛台两侧刻有青铜浮雕。表现此界他方一切僧俗凡圣。皆以虔诚之心来朝礼阿弥陀佛。犹如万流归海。众星拱月。东边浮雕表专修念佛的祖师大德及四众弟子。乃至鸟兽众生。西边浮雕表兼修净土的宗派下祖师大德及四众弟子。气势恢弘。亦表阿弥陀佛平度普摄九法界众生。同归极乐之大愿大力。
接引桥。全长116米。表达由娑婆此岸往生极乐彼岸之意。以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白道喻”来彰显净土法义。黑色表水河。众生贪欲如水;红色表火河。众生嗔恨似火。水火二河深不见底。两边不见边际。表众生贪嗔烦恼深厚。不能度越。白色小道表众生的信愿求生西方之心。白道虽窄。乘佛愿可安稳而行。不必担忧掉入水火二河。念佛行人可安隐地持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行走于白道上。观想从苦痛的娑婆秽土行进到光明的极乐净土。庆快生平!
由娑婆世界的此岸一进入到极乐世界的彼岸。马上会得到一个温馨的安慰——“回来吧。孩子”!这是阿弥陀佛十劫的呼唤啊!“浪子竛竮愁忧溺苦海。慈父望眼欲穿愿早归”我们这些孤苦伶仃的三界流浪儿。舍父逃逸。整日奔驰在五欲六尘。长劫沉溺在生死苦海。阿弥陀佛大慈悲父在极乐世界的彼岸。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他的孩子早点回家。来投向极乐世界的清凉池。娑婆世界犹如火宅。不容一刻停留。所以要赶紧念佛发愿回归极乐故乡。
极乐路全长共有四百八十级花岗岩石阶。代表念佛行人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大誓愿力感应道交。往生彼土。亲见弥陀慈父。石阶两侧皆有花岗岩护栏。栏板刻有莲华图案。柱头则雕莲华及迦陵频伽。莲华者。象征接引往生也。寓意一念一弥陀。一步一莲华。身在极乐路。如登青云梯。回首娑婆。了知人世无常。往日芸芸纷争。犹如青蝇相逐。何不背尘合觉。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早日求生净土。明悟自性!
阿弥陀佛圣像。身高48米。宝盖81米。锡青铜铸造。莲花座6米。因铜里面融入了48公斤的黄金。又可称为合金铜铸造。大佛与莲台表面采用传统大漆工艺贴金。外表呈金色。佛身高48米表48大愿。佛的左手托莲台。表接引安立众生随佛往生之意。佛的右手下垂。呈殷勤接引状。于生死苦海捞漉众生。安立于左手的莲华内。佛的表情乃慈、威、喜的高度统一。慈哀众生三界流浪不知回归。对刚强众生以威武折伏。见众生信愿念佛而油生欢喜。佛心究竟。清净平等。自然身呈紫磨真金色。以此相好庄严普度一切众生。
总高81米的宝盖造型犹如莲瓣。火焰表阿弥陀佛光明炽盛。遍照十方世界。专摄念佛人往生极乐。宝盖的建造。一则为露天大佛起到一定的保护功能。二则增强了大佛的宗教艺术表现力。东林寺和净土苑僧团以此对东林大佛的诚敬之心。感发有缘众生于此观佛、拜佛、念佛。同登极乐。
愿诸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登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8/02/223028352103.html
以上是关于「东林寺」弥陀净土 朝圣宝地——走进庐山东林寺净土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东林寺」弥陀净土 朝圣宝地——走进庐山东林寺净土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6287.html。